随着中新交流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大校友来到新加坡工作学习和定居,校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和深入。 在郭大纲 (9209)、俞成 (9419)、丁沈强 (9710)和彭吉(9810)的积极召集下,中国科大在新加坡的校友于2003年12月27日第一次相聚在风景优美的植物园。与会的30多位校友在嘹亮的校歌合唱中回顾科大的校园生活,畅谈人生理想和生活工作经验。 随后为了庆祝新春佳节,于2004年
2004-02-24
第一部分:联谊会发展战略讨论 前两期的新经济论坛以及联谊会的其它活动给了我们很大的感受和启发,相信在这一阶段除考试外,很多人都在思索联谊会将来该如何走,朝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在联谊会成立初期,因为没有具体的开展工作,在战略环境与其它一些想法上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 现在,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和明确我们的战略。 在工作手册里,我们用了专门的一部分提到战略管理。 其中: 战略原则是: a) 开放
2004-02-18
关注联谊会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新的起点如约而至,中国科大精算校友联谊会这个生机盎然的集体又开始了她新的征程。值此之际,我代表科大精算校友联谊会,向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祝贺大家在新的学期里: “新年、新学期、新气象、新成绩!” 半年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联谊会从无到有,逐步成长为一个健康向上、稳步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友联谊组织。在此,我们向关心和支持联谊会
2004-02-09
[邓中翰1968年出生于南京。1992年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毕业。大学期间,邓中翰就在黄培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1990年、1991年分别在国际应用核物理学杂志及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3篇相关文章。曾荣获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1992年邓中翰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1997年,邓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
2004-02-07
[ 王志珍,1942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吴县。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做研究工作。现任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志珍教授曾经在多个国家、多家科研机构进行过研究工作,例如1979年到1981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和英国,1981年到1982年获Fogarty 基金在美国
2004-01-13
近日,我校潘建伟教授(874校友)今年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自由量子态隐形传输》光荣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2003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这是潘建伟的成果第四次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此前,他的三项研究工作分别获得1997年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出的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1999年欧洲物理学会评出的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潘建伟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1999年获维也纳大学
2004-01-02
2003年12月13日,上海地区校友代表大会及上海校友会换届大会在中科大研发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地区300多名校友出席了这次会议。 下午1:30分,大会主持人龚惠兴院士(58级校友)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歌。接着中国科技大学校友总会代表郭胜利(782)宣读中国科技大学校友总会致上海校友代表大会及上海校友会的贺信;袁溶(634)代表第二届校友会理事会和本届筹委会作工作报告和
2003-12-23
苏州市领导会见代表团 合肥市市长郭万清应邀担任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顾问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为以后的人生塑造自己的时候。因此我们所上的大学就如同我们的血缘、出生。人的一生虽然会有很多的变化,但我们所上的大学一如我们的血缘、出生,是不可能变的。校友和母校的这种感情,决定了不管有多少的变故、多少意见的差异、多少赞扬或批评,校友总是关切母校的发展,为它的成功欢呼,为它的挫折心痛,为它的发展出谋划略
2003-12-11
11月28日晚,“神舟五号”飞船副总设计师、60级校友郑松辉研究员在西区活动中心为师生们作了题为“神舟五号及中国航天的前景”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程艺副校长主持。 郑松辉研究员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我国整个“载人航天工程”和神舟五号飞船立项和研制的基本情况。他说,在研制神五飞船的过程中,广大科研人员发扬“祖国利益至上,用成功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勇攀科技高峰的开拓创新意识,以“零缺陷、零故障、零
2003-12-03
在普通人心目中,院士是令人耀眼的光环。连日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科大新增选的5名院士,发现他们虽然都已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仍然保持着浓浓的平民色彩。 侯建国: 中学的数理化基础几乎是零 “没觉得太大压力,不一定要做出什么成就”的中国科大副校长侯建国教授,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硕士生、第一批博士生、第一批博士后的履历上,又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省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11-27
兹定于2003年12月13日(星期六)下午1:30在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发中心(浦东张江碧波路456号)礼堂举行中国科技大学上海校友会全体大会,届时母校领导与校友总会领导将参加大会与校友见面交流。 会议将听取母校发展情况介绍,第二届理事会工作和财务报告,并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理事。 希望广大校友相互转告并踊跃参加。 联系电话:021-64073699; E-mail
2003-11-24
在母校聚会的786同学与校领导合影 在美国聚会的786同学合影 尊敬的786全体同学、兄弟姐妹: 尊敬的786海外侨胞们:过年好! 值此我们亲爱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诞辰45周年之际,全体786同学济济一堂,共庆毕业20周年,在此,我们首先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蒸蒸日上,万年常青,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当年,我们就是在这划时代的号角声中启动了我们人生真正
2003-11-14
根深叶茂----786同学在母校栽种纪念树 全球786同声高唱科大校歌 全球786网上大聚会现场直播 一、 缘起 还是在1998年秋天,大约有30名左右的786同学在阔别母校十多年之后返回合肥参加40周年校庆活动。大家尽享畅叙友情、故地重游带来的欢乐与喜悦,同时也都感到回来团聚的同学太少,留下了一丝遗憾。 4年一晃而过。 去年,在校工作的李彬、卫国等同学在一次偶然的见面中谈起了一个共同想法
2003-11-05
10月23日至26日,中国科技大学原无线电电子学系78级100多名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科大786同学,举行毕业20周年大聚会。为期4天的聚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盛况空前。既有种植纪念树、全球同步聚会、学术讲座等主题活动,也有专业座谈会、自由互访等分散活动。许多同学异常兴奋,彻夜不眠者比比皆是。 本次聚会的重要活动集中在10月25日。上午,大家来到信息学院门前种植纪念树。一棵25年树龄
2003-11-05
日前,全美“大学发明家竞赛”"(Collegiate Inventors Competition)结果已经揭晓,包括3位华裔在内的共9名得主(5项发明)及其指导教授从数百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共抱回奖金14万美元和9面奖牌。我校校友金荣超(903)榜上有名。 我校校友、现为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生金荣超和他的同事曹云伟与另一位加拿大籍博士后研究生合作以“合成纳米菱形银晶体”获奖金2.5万美元,他们
2003-11-03
共有 2,3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9 页 当前第 12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