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科大海外校友代表团特别报告(1)


苏州市领导会见代表团

合肥市市长郭万清应邀担任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顾问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为以后的人生塑造自己的时候。因此我们所上的大学就如同我们的血缘、出生。人的一生虽然会有很多的变化,但我们所上的大学一如我们的血缘、出生,是不可能变的。校友和母校的这种感情,决定了不管有多少的变故、多少意见的差异、多少赞扬或批评,校友总是关切母校的发展,为它的成功欢呼,为它的挫折心痛,为它的发展出谋划略......” ]

为扩大中国科大校友基金会的国内影响,促进科大校友网络建设,凝聚科大海外校友的力量帮助科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鼓励科大海外校友回国创业和开展学术、科技交流。科大校友基金会在2003年组织了第三次海外校友代表团回国访问(前两次是2000年和2001年)。代表团在10月20日到11月1日期间,先后访问了上海、苏州、杭州、合肥和北京,拜会了政府领导和高科技园区相关部门,参观了相应的高科技公司,作了一系列讲座,并参加了各地的校友聚会。代表团此行基本达到了大部分预定的目标,特别是对科大校友基金会和科大的宣传,以及促进海外校友与科大相关机构合作方面。

在各个会见、座谈中,听到最多、印象最深的是对科大校友凝聚力和关心母校发展的肯定,以及对科大众多海外学子在新时期的高科技建设中的期望。如果科大海外校友能长期保持这种凝聚力,能与科大和相关机构有良好的互动,对科大和校友的发展都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一、2003中国科大海外校友代表团日程表

上海

十月十九日晚

代表团成员碰面会/讨论这次活动期间USTCAF和代表团的事宜 (中国科大上海研发中心/张江休闲中心)。

十月二十日,中国科大上海研发中心:

1. IC讲座 (IC members)。上午9:00点到下午12:30。

参观陆家嘴 (Rest of Group) 上午9:00点到下午12:30

2. 浦东常务副区长戴海波接见代表团 (浦东政府) (1:30PM TO 3 PM)

3. 与上海地区校友聚会。3:30PM TO 5:30PM

4. Dinner Hosted by Shanghai R&D center.

5. 代表团会议 (晚上)

十月二十一日

1. 参观/座谈: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南汇区领导 8:00 AM to 2PM

2. 讲座 (高扬/牟志坚) 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 2PM to 4PM

参观/座谈:上海IC中心(科技京城内) 3PM to 5PM。

十月二十二日. 张江高科技园区

1. 上午9点到10点30,张江高科技园区

2. 上午10点30到12点30

生物科技园 ( 生物科技成员)

IC科技园 (IC成员)

3. 参观浦东软件园 (下午1点30到4点30)

4. 部份代表团成员SOCIAL EVENT (晚上。新天地)

苏州

十月二十三日上午7点到晚上9点,科大苏州研究院/苏州市政府/工业园

1. 科大苏州研究院 (9:30AM - 10:30AM)

2.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 (10:30AM –11:30PM)

3. 苏州市领导会见代表团 (11:30PM -12:30PM)

4.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领导午宴会见代表团 (12:30AM –2:00PM)

5. 参观电子博览会 (2:00PM – 3PM)

6. 讲座/科大苏州研究院 (高扬/高力/牟志坚) (2:30PM – 5PM)

7. 与科大苏州研究院座谈 (3:30PM – 5PM)

8. DINNER科大苏州研究院 (6:00PM – 8PM)

杭州

十月二十四日

1. 杭州市/省中行lunch meeting

2. 参观杭州市高科技园区 (下午)

3. 杭州市高科技园区宴请代表团 (晚上)

十月二十五日

1. 与高科技业界/市领导座谈 (上午)

2. 杭州市政府宴请代表团

3. 杭州市政府安排游西湖/雷峰塔

合肥

十月二十六日

1. 给科大作讲座 (下午/晚上,胡荣湘/李明瑞/李彬/胡晓华)

2. 郭传杰书记/程艺副校长/侯建国副校长宴请代表团 (晚上)

十月二十七日

1. 参观合肥民办经济园/合肥市董昭礼副书记会见(11 AM – 1:30PM)

2. 给科大/合肥科技园作讲座 (连兵/丁剑/高力/高扬/高煜)

3. 安徽省副省长田维谦/合肥市长郭万清会见代表团 (3:30PM)

4. 参观合肥大学城/经济开发区/科技馆

5. 参加高科技-资本对接会晚宴

6. IC团员与微电子系座谈 (9PM)

十月二十八日

1. 参加高科技-资本对接会开幕式

2. 高科技论坛 -- 代表团成员在科技馆作专场讲座 (12个讲座) (2PM – 6PM)

张上游在高科技-资本对接会做演讲 (4PM)

3. 组委会宴请代表团 (晚上)

十月二十九日

1. 与科大招生办/学生处座谈 (张上游/丁剑/连彬/陈立人/高力/胡荣湘)

(8:00AM - 9:00AM)

2. 与科大院系座谈 (9AM – 1 PM)

信息学院 -- 连彬/陈立人/陶建辉/高力/丁剑/胡荣湘

生物 -- 刘春雷/邹念湘/陆珩

3. 代表团会议 1:30 PM

4. 朱清时校长/鹿明副书记/王东进副校长会见代表团 (2:30PM – 4PM)

5. 校友基金会颁奖大会 (4:30PM)。

6. 朱清时校长宴请代表团 (晚上)

7. 与科大师生座谈 (8:30PM – 10PM科大陶艺中心)

北京

十月三十日下午

科学院院长/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科大书记郭传杰会见代表团

十月三十一日

参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

十一月一日下午

北京校友论坛。

二、科大海外校友代表团主要活动回顾

对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科大的宣传

代表团拜会了上海市浦东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戴海波等) ,上海市南汇区领导,苏州市政府 ,杭州市政府,合肥市政府 (郭万清市长,董昭礼副书记,盛志刚副主席等) ,安徽省副省长田维谦,科学院院长、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科大书记郭传杰,科大校长朱清时,以及科大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上海研发中心的领导。

代表团在国内访问期间,给2000年的海外校友基金会顾问朱清时校长,科学院白春礼副院长,科大前书记汤洪高等续发了海外校友基金会顾问证书,同时增加了合肥市长郭万清,科大书记郭传杰为海外校友基金会顾问。基金会顾问们对国情和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的深知灼见,将更有利于促进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校友基金会更好的为科大和中国的发展服务。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副院长白春礼,科大书记郭传杰会见代表团

10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副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大书记、中国科学院副书记郭传杰在北京市中国科学院总部会见了代表团,出席座谈的有科学院各局、办公厅的领导,科大副校长侯建国,科大校友办郭胜利老师,科大海外校友代表团和部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在北京的成员。座谈会由郭书记主持。

侯建国副校长介绍了科大海外校友总体和一些杰出的科大的情况。与会的科大海外校友代表团和海外校友基金会成员逐个发言,介绍了海外校友基金会的情况,对科大和科学院发展的建议。大家集中Pitch了下面几点:科大与科学院唇齿相依,应如何在新一波科技发展中共同进步;科学院、科大各自未来的定位;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如何借鉴美国HARVARD,CAREGIE MELLON 大学等的成功模式;科学院办学应以科大为主(因为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对院的归属感会相对弱些) 等......

郭书记介绍了科大与科学院正在酝酿的新所系结合模式。郭书记身兼科大与科学院两职,将有利于促进科大与科学院的良好互动。

白春礼副院长在科大海外校友们发言后讲话。他高度赞扬了科大校友关心科大,帮助科大的精神。科大校友会有朝气,有凝聚力,因此校友会和基金会会发展越来越壮大,超过其他校友会。白院长提到他在CALTECH 时,听到很多对科大学生的赞扬,称赞科大的学生总是最好的。科学院当初办学时主要考虑是科技发展需要人才。科学院有2000多博导,300多院士,要办好一校一院。科大发展永远是科学院的最重要方向。同步幅射国家实验室就是高能所支持的。211计划也是路院长与当时的汤书记,安徽省长王太华共同签定的,各给科大3个亿。

目前发展科大从三方面着手:

1) 分析障碍。地域有不利,科学院也有考虑到。科学院在北京留了地给科大。本科生到所里做毕业论文,所里也乐意给补助。

2) 人才培养。去年有100多人报科学院研究生,创历史最高 (侯校长补充:今年更多) 。合肥分院、科大本部、高等研究院合作。学生作实验,科学院也可以作人才培养。

3) 科学院的发展规划会议,以前科学院各局未考虑科大,今后要加强合作。(郭书记补充:科大主管副校长也有参加高教局会议。科大生命科学院也如科学院研究所般参加生命科学局的会议。) 。希望科大也主动点,更多人到院里来。科大的网络要与院网络沟通,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弥补空间距离。

人才招聘上对科大有特殊安排。科大单列,不占名额。但是,有的人没有全职回来,科大要及时处理,稳定国内人心。招人时要靠感情凝聚人才(如潘建伟),给一种成就感,有事业,待遇。

路甬祥院长随后发表了近1小时讲话。路院长提起在浙大校长任内就很关注当时走在浙大前面的科大。科大为何办学时间短,又搬到安徽,但水平、前沿敏感性都很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是当时科大的优势,是别的学校所不能比的。中国的大学时间都不长,也就百年左右。1928年是办研究所(科学院前身) ,是由海外归来的人办起的,并不是苏联模式。我在浙大时,科学院的水平是当时的浙大无法比的。(科学院/科大) 群体有品位,有眼光,这是不易改变的。有一个时期政府有人认为科学院光要钱,不出成果。其实航天、两弹一星等科学院都作了很大贡献。

科大到合肥后32年来有变化。但科大整体发展态势未下来,这得益于科大群体文化精神的力量。事情总要一分为二的看。合肥经济差,但优点是环境安静,利于作学问。上海、北京、广东的学校,周边too colorful, 商业氛围太浓。

科大现在录取分数线第三, (我认为很好)。现在国内有的学校对考生很有吸引力,把所有顶尖的学生都招了,是对人才的浪费。因为入学几年后学生重新分流,top学校的last 10 并不会胜于其他学校的top 10。同样,学校在不同地方,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样。 科大在合肥,地方政府会非常重视。而且科大有传统,与科学院有血肉联系,科学院决不会放弃科大。

要考虑新时期如何继续全院办校,科学院如何支持科大。要发挥了大的科学传统和品位,把科大变成研究型大学 (北大是教育型的) 。在基地建设上对科大支持例如院优秀研究员讲座制度 (不占科大的名额) 。也包括选送优秀生到所里 (当然要兼顾科大需要) 。在做科学前沿研究时,在新时期也要考虑对经济领域的学科的发展,不求规模,只求质量。校友在这方面要投入。校友的贡献,成为母校综合竞争力的因素。

谈到科大学生的特色时,路院长举了杨振宁、李政道到浙大和科大作报告时,浙大学生无人提问,而科大有很多学生提问。总的感觉是:浙大学生好用,科大学生好问(求是,创新),清华学生有领导才能。路院长也提到中国R&D 的投入应提高(从目前的1-2%到3%)。

苏州市政府领导,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潘云忠书记等会见代表团

代表团访问苏州期间,苏州市市长和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会见了代表团和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筹委会成员。苏州市领导介绍了苏州市的现状和发展规划。苏州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位置,离上海只有一小时路程。苏州市去年的GDP在全国排第四,今年GDP还会有很大的发展。IC产业发展很快,台湾的IC厂家除了台积电外,都在苏州设厂。苏州还有很多IC设计的公司。

苏州市的高科技发展得力于当初高标准的建设。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当初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投入很高,后来证明这个决策是对的。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和良好的软硬环境等对引进高科技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高科技的发展需要很多高科技人才。苏州市目前缺少很好的大学来为当地的高科技工业培养人才。因此苏州市和中国科大就创办中科大苏州研究院达成了共识。苏州市政府投入了几亿元,开发了大学研究园。目前有中国科大,西安交大和苏州大学等校加入大学研究园。科大的部分(500多亩) 苏州市已投入2亿元,今年9月已开始MBA Program.

杨市长非常希望科大的数千名海外校友也能投入到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和苏州市的建设,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讲学或研究,短期或长期工作。

中科大海外校友代表团和中科大苏州研究院表明了与苏州市共同建设中科大苏州研究院,为苏州市高科技培养人才,提供研发服务的意愿。海外校友代表团并向杨市长颁发了海外校友基金会顾问plaque, 希望杨市长能为海外校友如何参与国内和苏州的发展提供意见。

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座谈会

科学院在10月批文科大在苏州和上海的机构为研究院后,科大在苏州研究院筹委会(陈意云老师等) 的基础上加派了科大秘书长潘忠孝常住苏州,加快科大苏州研究院的建设。海外校友代表团在10月23日访问苏州期间,给科大苏州研究院的MBA学生们带去了3场讲座,并与科大苏州研究院筹委会交流了如何凝聚科大海外校友的力量来加速苏州研究院的建设。

苏州市政府对科大苏州研究院的支持力度很大,也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把科大苏州研究院办好,已投入2亿元。科大苏州研究院在苏州大学城中是规模最大的,也是第一个开始使用的(9月开始MBA班) 。目前发展学科集中在IT/IC、商学院和生物科技三大方向。科大也决定依靠海外学者的力量能高起点的把苏州研究院建起来。因此如果科大海外校友能加入进来,同时与苏州的高科技产业结合,科大苏州研究院将会很快成长,并成为科大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个有利窗口。科大苏州研究院以后可以派专人负责与海外校友基金会联络和处理相关的日常事务。海外校友基金会可以起桥梁作用,联络海外校友到苏州研究院进行科研、产业化、教学等方面的合作。这对海外校友和科大苏州研究院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短期内,要以几个项目作为突破口,把人气、名声打出来。

上海市浦东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戴海波会见科大海外校友代表团

上海市浦东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戴海波在10月20日下午会见了科大海外校友代表团,科大上海研发中心常务总经理傅传民陪同会见。戴区长介绍了浦东的产业发展。浦东的产业将以高科技,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今后侧重吸引跨国公司亚洲总部、研发中心等。生产型的第一产业将向内地发展。科大海外校友代表团成员介绍了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的情况,以及海外校友与科大在上海R&D中心的一些合作。

中科大上海研发中心/上海市校友聚会/高科技创业交流

10月20日下午,中科大上海研发中心为代表团举办了上海市校友聚会/高科技创业交流。虽然由于临时有浦东区政府的活动而影响了原来计划的议程,但代表团成员和在上海的校友们就高科技创业、科大发展等进行了很好的交流。研发中心的陆晓明总经理专程从合肥赶来参加了活动。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参观、座谈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位于南汇区。代表团十月二十一日到访时,教师/学生宿舍,两栋研发大楼、一栋教学楼已经建好。校园规划很美,旁边就是游美的别墅区。南汇区书记,正阳集团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两位董事等和代表团举行了座谈会。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目前还在筹备中。学科设置以商学院(MBA和FINANCE ENGINEERING,有科大华尔街校友帮助创办) 、IT、数学、人文等为主,以高起点、高水平为目标。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运作基金会以基金会形式来从各渠道筹集。南汇区政府在地皮、政策上给了很大的支持。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在商业运作、公关上很professional, 如果各方都能全力投入,应会能开创出很好的前景。座谈会后,代表团成员高扬和牟志坚给当地企业界人士作了创业方面的讲座。

代表团在科大和合肥

安徽省副省长田维谦,合肥市郭万清市长会见代表团

安徽省副省长田维谦、合肥市郭万清市长和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在27日下午会见了代表团。田省长高度评价了中国科大对安徽省经济、科技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田省长和郭万清市长都认为科大的近万名海外校友是科技界的精英,期盼科大海外校友们能为合肥、安徽的发展贡献力量。

代表团成员们介绍了科大海外校友和海外校友基金会的情况。代表团成员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地域性。安徽、合肥位于内陆地区,在发展上有地域的劣势。但是合肥市有它独特的优势,有中国科大等众多大学,有科学院合肥分院等科研机构,这是很多沿海城市想拥有而没有的。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而科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安徽、合肥应充份利用这个优势,与科大共同发展,打造双赢的局面,把科大建设成一流大学、把合肥建设成一流城市。科大众多海外校友们大学的五年黄金时光是在合肥渡过的,对科大、对合肥都有深厚的感情。海外校友基金会会凝聚海外校友的力量为科大、合肥的发展尽力。

田省长很赞赏科大校友的凝聚力,也认为安徽、合肥应充份利用科技、教育的优势来促进经济发展。

科大书记、校长会见代表团,颁发海外校友基金会奖学金

科大书记郭传杰,副校长程艺,副校长侯建国在10月26日宴请、会见了代表团。郭书记提到了与科学院一起推动新的所系结合的重要性。海外校友基金会给校友总会会长、副校长侯建国,和校友总会郭胜利老师赠送了校友基金会plaque。

10月29日下午,科大校长朱清时、副校长李国栋、王东进、副书记鹿明会见了代表团。

朱校长先介绍了科大这几年的发展情况和上海、苏州研究院的建设。朱校长强调,科大的发展策略是小而精,要做风景秀丽的黄山,而不是大而全的珠峰。

代表团成员其后与朱校长等校领导以坦率的态度探讨了科大和校友发展的若干问题。

胡荣湘、丁剑、张上游先后提到了科大应与地域经济相结合,共同发展研究院,基金会的参与以及联络机制问题。朱校长:研究院以合同形式来引进PARTNER,包括校友基金会参与,会使研究院更legitimate、更少变化。

王冀洪提出了科大生源的问题、如何参与合肥高科技园建设、研究院如何引进人才。朱校长:科大生源质量这几年一直有前五名(与复旦争第三名) ,因为科大可以控制招生规模,不必如南大、浙大般被迫要招很大比例的本地人。科大校友是(上海、苏州)

研究院的主要师资来源,以从海外人才回来就业、教学为主,合肥本部不会派人去。苏州市财政会支持兼职或长期工作人员。上海研究院的金融工程系就是校友白大伟提出的,上海市很支持。

胡荣湘、丁剑提到了科大工科发展的挑战,工科的体制、机制能否更灵活点。朱校长:工科人才是个大问题。工资待遇工业界太高,学校工资上无吸引力。特别是科大在合肥就更难。现在工科方面,长江学者、人才计划(科大) 皆无。因此一定要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新增长点。Cornell医学院就在New York。上海/苏州研究院是为工科找出路。

陶建辉提议科大在人才引进上应从海外、经济发达地方多引进人才,防止安徽化,在工科发展上,学校和教授们应主动与政府接触拉项目,并与国内发展方向相结合。

王冀洪、陶建辉提到了对科大品牌这个无形资产的Marketing和宣传,应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对紧急情况反映,做好public relation,以吸引有鸿图远志的学生。鹿副书记:郭书记对宣传有很多想法,整合、统一信息进出等。对宣传部负责人也有这个要求。

刘永谦提出了知识产权化,和如何建立鼓励机制。朱校长:关键是人才。在前几年军工干得很好,整合后拿了很多项目(王东进副校长负责) 。对工科发展因人而异。学校循客观规律,看到苗头后集中力量把项目搞大。

王东进副校长:工程学科应有顶尖人才、在领域中有顶尖表现,这样容易引进项目1国家扶持。要确定是营造市场还是适应市场。适应市场无优势,营造市场有突破点。交叉学科有优势。经营学校与公司有区别。(学校) 需要集团作战。清华化1。6亿建信息研究院(HDTV,高速网络等) ,清华(这项目) 并未纳入国家布局,但想营造品牌、影响方向。(科大在合肥) 会缺少些机会,有基金营作的困难。在工科领域中要凝成个拳头产品以吸引国家资源。

朱校长并在座谈会后回答了陈立人、陶建辉关于研究院产权的问题。

座谈会后,在水上报告厅举行了海外校友基金会奖学金、新生奖、教师奖的颁发典礼。朱校长并给海外校友基金会张上游(771)和刘冬子(854)校友颁发了第一届杰出校友服务奖。

与信息学院和微电子系的座谈

代表团中IC/IT领域的成员与信息学院和微电子系进行了两次座谈IC方面的发展和合作。校友基金会和相应的校友专业小组将会为科大IC的发展试探一个新的平台,利用校友的力量来迅速提升科大IC program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