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梦想的碰撞 思科技术总监依旧青睐IT


[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商务站点,公司全球业务90%的交易是在网上完成的。思科公司是美国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从1986年生产第一台路由器以来,思科公司在其进入的每一个领域都占有第一或第二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的领导者。1990年上市以来,思科公司的年收益已从6900万美元上升到2001财年的222.9亿美元。公司在全球现有36000多名员工。]

刘永春(786校友):一位来自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青年,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造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年进入美国Sun Microsystems, Inc.,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外企“国产”博士。经过多年对网络的探索,1995年初进入网络江湖,并于1996年加盟思科公司, 2001年下半年,刘永春赴思科美国总部,两个月后,从一个工程师队伍leader到思科公司CTO。其领导不同的网络技术队伍,参与了许多全国范围的IP、ATM和VoIP著名种大型网络的设计和实施,在电信和网络通信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可堪称为网络技术第一人。目前刘永春任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负责思科公司在中国的技术发展策略,技术服务支持和技术队伍建设。谈到网络,内向的刘永春先生顿时打开了话匣子:思科公司的网络准备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的方式。目前,很多公司,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全球化分公司,他们所有的业务都已经放在网上运行了。网络延伸到每个人的家里、工作单位、以及各种公共场所。

唯一一个将电脑带入会场办公的的人

早先知道刘永春,是2000年在北京中关村做IT的朋友极力向我推荐,建议我去采访这个在Chipcom最“大拿”的技术工程师。第一次采访的夭折是由于当时在北京的日报,没有整块的时间,刘永春也是一个大忙人,天天飞来飞去的,大家没有讲好具体的采访时间,采访计划暂时搁浅。第二次是准备参加思科组织的技术讲座,当时刘永春是主讲老师,由于报社临时派我去外地采访,再次与刘永春擦肩而过。事不过三,刘永春4月10下午在合肥科技馆的演讲,对刘永春的采访,我是做了十二分的准备。

4月10日上午是张树新女士有关《高科技的发展与资本运作》的演讲,演讲前20分钟,在会场第一排出现了一个用电脑现场现场办公的中年男士,鼻梁上架副眼镜,显得斯斯文文的。凭着感觉,认定这个人就是刘永春!经张树新女士介绍,验证了我的判断。

在张树新的演讲中,刘永春在观众席下不断地点头。貌似敦厚的他在张树新演讲的最后5分钟,与张树新展开了有关IT的讨论,提前让与会者认识了他就是下午《网络经济下的人才观》的主讲人。

希望合肥通过互联网成为世界的办公室

从一件小事,记者发现刘永春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并走在时间的前面的人,午饭后他提前25分钟进入了下午演讲的会场,工作人员还没有到场,他自己动手将所有与电脑有关的连线连接在一起。我上前对刘做了自我介绍,并向他索要了一张名片,此时才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对话。我问他为何早上也来听演讲?诚实的刘给了我一个非常实在的回答:我想先了解台下与会的听众,下午讲起来心里会准备得更充分。我知道刘永春是因为他的网络技术,对他这次演讲的题目《网络经济下的人才观》表示不太理解,刘再次实言相告:根据《合肥?科学家企业家》讲坛第六讲的主题“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当时给合肥报了可供参考的两三个选题,最终与组委会共同确定下这个更适合这次讲坛的主题。

刘永春先生的开场白也很质朴:我是做技术的,不是做人事的,但希望与在座的朋友共同探讨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

封山之作,奠定了他在技术领域的霸主地位

这种网络技术“大拿”状态刘永春一直保持着,他曾带着只有9个人的队伍,行走在天南地北的网络江湖中。在金戈铁马的意气豪情中,刘永春的队伍一天天扩大着。刘永春回忆说,在那个阶段,几乎每个礼拜都要招聘两个新的工程师,这种飞驰般的增长态势持续了近半年。工程师队伍最多的时候达到了40多人。1998年到2000年,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项目中度过。这是.com最热火朝天的青春时光,也是中国网络产业第一波发展高潮。

随着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等大规模工程陆续启动,同样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最好的设备、最新的技术,几乎成了这个年代的选择标准,所以刘永春所在的思科变成了最忙碌的企业,而作为技术工程师队伍leader的刘永春,自然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记忆中,最令他难忘的项目,是1999年给联通做“全球最大的VoIP网”。那时候,VoIP刚刚出来,刘永春和他的队伍只是隐约知道Internet可以打电话,知道IP可以跑语音,但对于语音这个业务怎么跑、什么叫接通率等都不清楚。机会与挑战同时降临到刘永春的小组,他要带领他的队伍,去组建一个到今天已是每个月10亿分钟话务量的全球最大的VoIP语音网络,这在思科内部,也是走在全球前列的。刘永春带着一颗沉静的心,开始了这次冒险之旅。奇迹就是这样创造的:12个城市的网络开通,从签定合同到开始,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1999年的五月,中国联通正式推出了IP电话试验业务,可通达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刘永春和他的队伍激动不已。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刘永春的“封山之作”,至今说起那段时间的创业,刘永春说团队精神支撑着大家共同完成这些难题。

角色转换,对刘永春是真正的挑战

从一个工程师队伍的leader到思科中国公司CTO,这种角色的转换,对天性沉静的刘永春而言是漫长的。“至今也没有转换好”,他说。2002年初,刘永春被任命为思科(中国)有限公司CTO。从那时起,他面对的是另一个不同的网络江湖。从技术“大拿”到CTO,这种角色的转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的应对法则,依然是沉静。那时候的刘永春,拼着劲往前赶。他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成功,所以他一直要保持技术“大拿”的实力。做技术难不倒他,做CTO就不一样了。要知道技术市场的配合,要看得更远一些。这种角色转换,对刘永春是真正的挑战。所以,他在工作中多次变通了方式,花大量的时间跟思科总部的高级研发人员、国内外站在最前沿的知名学者和同行进行沟通、交流,主动参加大量的学术性会议,拜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客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市场对技术需求的大方向,加速自己的角色转换过程。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追求过程,刘永春仍然在努力。

(《财富报》200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