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

  • 崔屹(9312)团队联合设计新型电解液,实现库伦效率99.5%,有望解决金属锂电池循环寿命难题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崔屹教授(9312)、鲍哲南教授课题组共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提升液态电解液性能设计的策略。5 月 9 日,相关研究以《双溶剂锂离子溶剂化推动高性能金属锂电池》(“Dual-Solvent Li-lon Solvation Enables High-Performance Li-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 图丨相关

    2021-06-06

  • 祝融号“驾驶员”张辉(05210): 我有一本火星车“驾照”

    5月22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称,根据遥测数据判断,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随后,祝融号还向地球回传了驶下平台的视频。 其实,从2018年开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遥操作总体主任设计师张辉和团队就一直在反复地进行“驾驶”火星车的地面模拟训练。 是的,张辉,就是那个火星车的“驾驶员”。 张辉(05210)是安徽太和县人,2005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021-06-01

  • 重磅!中国科大12名博后入选2021年博新计划

    5月18日,中国博士后网站正式发布了《关于对2021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拟入选人员进行公示的通知》,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1〕10号),经专家评审,我校李梦涵等12人获得此项资助,共获得资助756万元。 2021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拟资助人选名单单位统计和详细名单如下: 我校入选2021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拟资助人

    2021-05-27

  • 不一样的传承,一样的中国科大精神!

    一、朱易和中国科大的渊源 朱易和中国科大的连接起源于她的父亲——朱松纯(8611)。朱松纯于1986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中国科大的学习生活经历让朱松纯受益匪浅,也为他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松纯(8611) 当时计算机在国内并不算特别流行,还属于相对前沿的领域,朱松纯并没有选择彼时的热门专业,而是从兴趣爱好出发,遵从自身意愿,选择深耕计算机领域。在中国科大本科毕业后

    2021-05-19

  • 且让世界听龙吟——专访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

    2021-05-10

  • 崔艺晗(1307)校友:长五送嫦五,“嫦娥”伴嫦娥

    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火箭点火发射,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拔地而起。散发出炫目的光芒,直上云天,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将计划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 一周前,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在转运现场,航天科技工作人员高举红旗,护送长五和“嫦五”出征,展示

    2020-11-26

  • 查学雷(8913)为你解读嫦娥五号轨道器有哪些本领

    查学雷 /Zha XueLei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工程专家。198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全部十一次飞行试验。在神舟飞船设计过程中,首次尝试并成功应用数字化模装技术,圆满完成推进舱的总装设计。他在我国首次无人交会对接和两次载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中,作为上海航天局参加发射场试验的技术组组长,组织发射场各项测试工作。他的“神舟七号推进舱总装设计”等科研成果

    2020-11-24

  • 我校两位校友陈默涵(0302)、鄂维南(7801)获戈登·贝尔奖

    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消息,美国东部时间11月19日,高性能计算领域备受瞩目的戈登·贝尔奖出炉。ACM将本年度的该奖项颁给了一支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他们因“结合分子建模、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相关方法,将具有从头算精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极限提升至1亿个原子规模”获奖。 获奖的8人团队中,有7张中国面孔。他们分别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贾伟乐和林霖、北京应用物理和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0-11-23

  • 我校校友林间(777)当选2020年AGU会士

    11月18日,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公布了2020年新当选会士名单,我校777校友林间因为在海洋科学与地震学上的卓越贡献当选。 林间(777) 198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士学位,并获郭沫若奖学金。1988年获美国布朗大学地球物理博士学位。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ellow

    2020-11-20

  • 【校史档案】第十四期:曾肯成:国家秘密的守护者

    曾肯成:国家秘密的守护者 曾肯成教授拒绝美国利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流传着一则关于曾肯成教授的故事,时常为师生们津津乐道。 1989年1月,应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拉斐特分校的邀请,曾肯成教授前往该校长期访问讲学。同年,曾肯成参加每年一度的美国密码学大会,在会上谈到了美国商用密码加密标准的一处疏漏。这个细节引起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警觉,他们通过仔细调查认为曾肯成是一位密码天才,决定设法进行策反

    2020-11-09

  • 中国科大校友叶向东(791)、吴枫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揭晓。中国科大叶向东(791)、吴枫两位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叶向东(791),1979年至198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学习,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和力学系学习,1991年获前苏联副博士学位(即Ph.D)。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基础数学中拓扑动力系统、遍历理论以及它们在组合

    2020-11-04

  • 【校史档案】第十二期:陆元九:热心培育人才

    陆元九:热心培育人才 描绘自动化前景,预言自动化科学未来 陆元九,著名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世界上第一位惯性导航专业博士。1956年克服重重阻碍回国报效,任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成立,中科院自动化所负责筹建中国科大自动化系,下设四个专业,即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工具、远动学、自动化

    2020-10-05

  • 学校与长春卓谊生物签约 开启亿元战略合作新篇章

    9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春卓谊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东校区师生活动中心五楼报告厅举行。我校798校友、长春卓谊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幸福,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长春卓谊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秀芝、费砚群,中国科大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傅尧,浙江校友会校友代表以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仪式。仪式由校人力资源部部长、生命科学

    2020-09-12

  • 【校史档案】第十期:吴仲华 :培养“研究工程师”

    吴仲华:培养“研究工程师” 吴仲华先生与中国科大物理热工系建立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负责筹建中国科大物理热工系,研究室主任吴仲华出任首任系主任。中国科大的建立是为“两弹一星”工程为代表的我国尖端科学技术发展储备人才,围绕“两弹一星”目标,其中有大量的工程热物理问题需要解决,所以需要这样一个系。 建校之初,吴仲华积极参加中国科大系主任会议,和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

    2020-09-07

  • 【校史档案】赵忠尧:中国人的脊梁

    赵忠尧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建者之一,原子核物理与原子核工程系首任系(1961年改称近代物理系)主任,对中国科大物理学科的发展贡献殊大。他曾回忆过:“我的确花力气请了所内外不少第一流的专家来系里任教,学生的反映也很好。由于与研究所的联系密切,使近代物理系得以较快地建立起一个专业实验室,开设了β谱仪、气泡室、γ共振散射、穆斯堡尔效应、核反应等较先进的试验。我们很注意培养方法,尽可能使学生在理论和

    2020-07-17

共有 2,44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64 页   当前第 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