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科大校友创业投资论坛”在京举行

包校长与校友们合影

12月13日下午,“2019科大校友创业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大校长、校友会会长包信和院士,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朱东杰,对外联络与基金事务处常务副处长周宇,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由IDG资本、阿尔法公社、云岫资本主办,中国科大校友会、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中国科大创新创业学院协办。本次论坛由阿尔法公社创始合伙人许四清主持。

阿尔法公社创始合伙人许四清主持论坛

为了让大家有充分的沟通,论坛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圆桌讨论。

上市公司圆桌-创业成功心得

安车检测董事长贺宪宁(8806校友)的毕业设计课题,就是机动车检测,而直到2016年他创立的安车检测上市,这个方向一直没变过,是真的把毕业设计做成了上市公司。

安车检测董事长贺宪宁

上市公司圆桌主持人海默科技董事长窦剑文(8504校友)要求一众把企业做上市的成功校友分享他们的创业成功心得。

华米创始人黄汪(9202校友)回顾了自己多段创业历程:“核心团队非常重要,我的核心团队在一起共事超过十年,在第三次创业时遇到了欠款3000万的严重危机,连房子都抵押了,但凭借团队超强的凝聚力扛了过去。”创业就是一个收敛的过程,是拿着锤子去找钉子。“在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资源到了风口的时候,不要只觉得自己的技术牛,要“抱大腿”,要把它变成真正的价值。我在收敛的过程中,先圈定了消费电子,再从GPS、学习机、平板电脑,最后收敛到可穿戴设备,并且找到小米这个投资方。”

华米创始人黄汪

原凤凰网总裁、一点资讯CEO李亚(8710校友)认为创业要找到大势,同时要关注周期,才能穿越周期。“我从1995年开始创业,但在wimax领域创业时因为周期太早,最后卖掉了公司;之后回国加入凤凰,把它从几十人的团队带到了2011年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在穿越周期时,最重要的是势,要考虑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怎么影响自己,也要关注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周期。”这是他对创业者的建议。

宜信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丛郁(8603校友)帮助过三家科大系的企业上市。“势确实很重要,具体而言就是你的市场定位和梦想要足够大,这样才有可能碰到‘风口’。同时还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的公司在中国有没有可能排进前三。”对于如何选方向,他这样说。他还给创业者支了一招:“看对标企业的招股书,这能够帮助你看明白5-10年后,公司会长成什么样,当公司还小到成长至千人规模时,业务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这样你就有了准备。”

海默科技董事长窦剑文

窦剑文创办的海默科技的核心产品是多相流量计,用了核物理的手段分析多相流,他当场戏称4系的人干了5系的活儿,不料现场有不少创业者是老5系的(5系、13系),戏称窦剑文不务正业。结果现场粗略统计了一下,大多数创业者都是跨学科创业的:9202的黄汪是2系干了6系的活儿,8605的陶建辉是5系干了11系的活儿,9713的曾德云是13系干了17系的活儿。现场有人说这是传统了,8509汤晓鸥的商汤科技是9系干了11系的活儿,7808大师兄、前任微软AI首席科学家邓立就是8系干了11系的活儿! 最后,窦剑文给科大创业校友一个寄语:优秀是卓越最大的敌人(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创业之星圆桌

原宜人贷CEO、东家金服CEO方以涵(88少 校友)问了创业成功起飞的校友一个问题:从飞不起来到飞起来,有什么经验?

方以涵主持创业之星圆桌

云知声创始人黄伟(0123博 校友):“创业光有运气不够,创始人要有深度独立思考的习惯,还要有看到终局的能力,当你把很多事情想明白之后,剩下的就简单了,就是坚持,云知声已经熬到第8年了。”

商汤联合创始人杨帆:“创业者必须要遵循内心,这样你才有强烈的欲望去支撑你不断学习,才能在复杂的决策中找到方向,才能聚起来志同道合的团队。”

诺亦腾联合创始人戴若犁(9705校友)认为在2B的业务要仔细甄别真需求和伪需求:“不要跟着大公司那些看似创新的需求走,不然对于公司的人力和物力都是极大的浪费。”

创业之星圆桌,从左至右:戴若犁、姬十三、陈志华

在谈到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环境时, 戴若犁提醒创业的校友在融资的时候要想好怎么花钱,如果不知道怎么花却融了钱,就可能出现估值倒挂问题,这些钱不但帮不了你还会成为负担。

“我曾经面临过现金流非常差的情况,B轮的钱到不了差点挂掉,靠着商务回款渡过了难关,之后果壳就非常重视现金流,这几年一直处于现金流为正的状态。”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9608校友)特别强调现金流的重要性。

“当年我们和果壳、诺亦腾都在朗园办公。一个朗园,有三家科大系创业公司,现在有两家账上趴着一个亿不知道怎么花。”主持人方以涵戏称道。戴若犁说起公司计划上市,一直没有CFO,被当过家的方以涵当场喝止:“不要找师兄啊,师兄们都很贵的!”一句玩笑,折射出科大校友在市场上的“行势”。

破局者圆桌

上海海积创始人吉青(TZ9620校友)主持的破局者圆桌上,涛思数据创始人陶建辉(8605校友)激情四射地上了台:“我们的团队有14人,其中7人都是科大校友,即将引入第8个科大校友。我们希望发挥科大人的优势,做一个真正的基础软件,一个真正有创新的东西,不能老跟在美国人背后。我们团队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来自普林斯顿的团队,我一定要带着科大的团队“打败”普林斯顿,做到这个领域的世界第一。”

涛思数据创始人陶建辉

SecBit创始人郭宇(SA01011校友)对母校给予的好处非常感谢:“科大给我带来的光环就是科大人在外面的口碑特别好,因为我是在区块链行业,面对众多B端的小客户,其实挺难的,坑也特别多。但是这个过程中,当我出去说是科大系的创业团队时,得到的反馈都非常正面。我觉得我在这里其实享受了科大的红利,就是前辈们积累下来的科大人踏实的口碑,就是技术绝对靠谱,从来没有人怀疑我们做不成。”郭宇的SecBit实验室集成了形式化验证、密码学、博弈论、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是国内外知名的区块链安全公司。

破局者圆桌,从左至右:贺羽、郭宇、杨斌

的卢深视COO杨斌(9710校友):“科大给了我们科大校友做事的能力和认真的态度,这在事业中帮助我很多。科大校友怎么回报学校和其他校友?事业成功就是一种高级的回报,创业成功的校友越多,成为上市公司老板的校友越多,影响力就越大,就越能回馈学校和帮助其他校友。”

星河动力夏东坤(0106校友):“星河动力是一家民营商业火箭公司。我的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科大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这个校训是我工作和生活中,无往不利的一个利器。如今创业,我们最近刚结束的两轮融资,是科大师兄云岫资本高超帮助我们完成的。在整个融资过程中,云岫和高超师兄给到了非常专业的建议和帮助。尤其是这次融资,我们拿到了远超当初预期的融资额,为接下来我们火箭的发射准备了充足的资金。”

AI圆桌-现在的AI泡沫在未来只是一个浪花

北高峰资本创始合伙人,阿里云前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92少 校友)与在AI领域创业的科大校友们共同讨论一个问题,AI到底有没有泡沫,无论是在产业、资本还是学术界。

闵万里主持AI圆桌

智在天下创始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周少华(8906校友):“以当下标准看,可能存在泡沫,以未来的标准看,今天的泡沫只是一个浪花。”

寒武纪副总裁刘道福(0611校友)表示,泡沫的来源是短期的期望太高,从长期来看,这些预期很可能实现,所以不存在泡沫。

京东集团技术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梅涛(9610校友):“从学术上看,深度学习的算法在未来几年不会有太大突破,而从产业落地的角度,人工智能还远远没有到达形成泡沫的状态,它还有很多前景。”

AI圆桌,从左至右:梅涛、刘道福、周少华、胡殿明

谈到AI落地的行业应用,梅涛表示,在人工智能2.0时代,我们不能再纠结于人脸、车牌、OCR,还要再想想有没有更广阔的场景,例如视频;刘道福的观点则是,现在的AI技术落地场景很多是在ToB,如果AI技术能真正落实到每个消费者时,它会创造非常大的价值;周少华认为,在医疗领域,如果把影像和病例完全打通的话,AI能够做到专科医生做不到的一些事情。

对于AI领域什么时候能变成国产领跑,梅涛提出,大公司应该支持和鼓励科学家去做底层和基础的原创研究工作,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一窝蜂地去做应用,希望大家能坚持长期做基础研究,真正去突破一些事情,而且这件事特别适合科大校友来做。

“我们要重新定义技术的远方,这个远方不在SCI的检索里,而在产业的土壤中。无论是在大平台的、创业的还是做基础科技的,当我们在整个链路上全方位的进行产业落地时,就有可能从跟随到并排再到超越,这条路需要整个产业界和资本界的支持。”闵万里说话音量不大,但总结得掷地有声。

半导体圆桌-贸易战让我们更早支持寒武纪的芯片

2019年贸易战与科创板无疑是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影响深远的两大事件。

赵占祥主持半导体圆桌

嘉宾从左至右:吕向东、丁晓兵、项天、王鲲

恒烁半导体创始人吕向东(7904校友)认为,半导体行业本身是一个资本密集行业,再通过技术转移,从不同国家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今年大环境会加速转移速度。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半导体领域资本太热,投了很多家公司。现在中国有2000家设计公司,比全世界所有的设计公司加在一起还要多。但是总产值不到美国三家公司总和。这些公司真正想做起来,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速显微电子董事长项天(0502校友)谈到:“我们是一家做汽车IC的公司,2015年是新能源车风口,融资时我们不能一上来直接说自己是做芯片的。现在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说了。贸易战给本土IC的公司带来了一些机会。客户态度上,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找一些国产替代的这种可能性,就给我们创业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机会。”

趋动科技创始人王鲲(9311校友)介绍:“我们是做纯软件的公司,贸易战本身对我们的业务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它对我们未来要做的方向会有一定影响,我们选择支持的第2款芯片就是寒武纪的芯片已经快接近完成了。”

投资人说-让创业的科大校友没有难融的资

阿尔法公社创始合伙人许四清(8105校友)向科大的投资人校友们提了一个tough的问题:你投了几个科大校友的项目?

许四清主持“投资人说”

嘉宾从左至右:张立野、邵辉、曾德云、于隽、崔麟、高超

结果每一位投资人都投了多则8-9个,少则3-4个的校友项目,也有投资了校友的基金。像IDG资本就投了7-8个,阿尔法公社目前投了4-5个,云岫资本帮助6-7个校友项目获得融资,总交易金额超过10亿。

讯飞创投董事长徐景明

讯飞创投董事长徐景明(99MBA校友)强调了投资时的协同效应,例如讯飞对寒武纪的投资,寒武纪的芯片很牛,讯飞在软件能力上有优势,这种有业务协同的投资,价值就非常高。同时他对科大创业校友的建议是,要创业,不要在天上,不要只觉得自己的技术最牛,要扎扎实实落地,才能真正把创业做好。

明裕创投创始合伙人崔麟(87少 校友)希望科大系的创业者提升自己的商业sense,利用资源学一些accounting或finance的课程,减少自己与投资人之间的gap,提高拿到融资的可能性。

许四清认为科大校友在创业和投资时要加强协作、创造共赢,在他三次创业的过程中得到过很多校友的帮助,也学会了信任自己的同伴,尤其是校友,要与他们形成关联,不关联的时候也要伸手帮一把。他还引用科大百人会的说法:科大人要帮科大人,成功的科大人要帮路上的科大人。所以科大创业投资论坛的愿景就是“让创业的科大校友没有难融的资”。

科大人要帮助科大人

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的致辞成为当天的压轴戏。他热情地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近况,赞赏“让创业的科大校友没有难融的资”这个愿景,鼓励中国科大校友创业投资论坛能够长久地办下去。

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

“学校的校友工作既包括学校支持校友的发展,也包括校友如何帮助学校。学校帮助校友,就是要提升校友的自豪感。现在,科大无论是国际评估还是各种排名,都比较不错,这样无形中会让大家认为科大的学生和校友都很优秀。”谈到校友工作,包校长这样说。

最后,包校长动容地说道,人的一生有两位母亲,其中一位便是母校,校友就是兄弟姐妹。“儿行千里母担忧”,母校对校友其实非常关心,无论校友走出校门后从事何种职业,母校都引以为荣,并竭尽所能给予最大支持。而兄弟姐妹之间就是要互帮互助,科大人要帮科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