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

  • 关于开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神理念讨论的通知

    根据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和校党委2005年度工作计划的安排,现就开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神理念讨论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凝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神理念的意义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层次的文化建设,其目标是:在师生员工长期的教学、科研等实践中,形成一种能够反映大学个性的、由大学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和相应的观念体系构成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其中,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师生群体在价值认识基础上积淀

    2005-10-29

  • 菁菁校园,追忆似水年华——记785校友毕业22周年母校聚会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80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20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的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80年代的新一辈。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

    2005-10-23

  • 《校 友 论 坛》(7)——把美国企业管理理念带到中国

    李 东(805校友) 企业管理是做决策和做决定的过程。早期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源于二战作战行动中采用过的的管理科学模式,这种管理适用于牵涉很多可测、可数量化的变量而相对简单的运作过程。现代企业管理则牵涉很多不可数量化的社会学、心理学因素,如企业的环境、决策的矛盾冲突、员工的士气,等等。而且,企业管理与企业结构和企业文化密切相连。 现代企业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开放系统,企业的结构可分为二类,即“纵向”和

    2005-10-21

  • 中国科大796校友访问苏州研究院

    10月6日,我校796校友一行10余人组团来到科大苏州研究院参观访问。苏州研究院负责人金大胜会见了校友团全体成员,他向校友团成员介绍了我校和苏州市政府共建苏州研究院的历史,希望校友们继续关注母校的发展,关注苏州研究院的成长。校友们仔细了解了苏州研究院各方面的情况,表示母校近年来的发展使校友们倍感振奋,苏州研究院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好,他们对科大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充满信心。会见后,校友团参观了苏州

    2005-10-12

  • 图 片 报 道 :中国科大753同学入校30周年后相聚在母校

    在飞逝的时光中,岁月的长河把我们由年轻变成了近半百的老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把我们从五湖四海拥进他的怀抱,使我们能成为今天的校友和同学。想起刚入学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然而那已过去了30年……人生的岁月能有几个30年呢?

    2005-10-05

  • 享 受 安 全 的 感 觉——专访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陈路(8908校友)

    9月20日下午4点(美国太平洋时间),陈路博士接受了中国科技大学海外校友基金会和新闻中心的联合采访。 一生的转折

    2005-09-2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62级校友聚会通知

    热烈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47周年

    2005-09-17

  • 立足社会需求 培养高层次工程人才——记652校友叶取源

    在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中,由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叶取源(652校友)、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等5位老师领衔的课题组完成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其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而获得特等奖,成为高校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5-09-10

  • 中国科大753同学入校30周年聚会通知

    在飞逝的时光中,岁月的长河把我们由年轻变成了近半百的老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把我们从五湖四海拥进他的怀抱,使我们能成为今天的校友和同学。想起刚入学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然而那已过去了30年……人生的岁月能有几个30年呢? 为了能重温一下30年前的旧梦,寻找失落在科大的故事,为了毕业后老同学们有机会相聚叙旧,我们在科大的同学和在合肥的校友会发起下,今年国庆期间在科大举行75级3系全系校友聚会。希望

    2005-09-06

  • 校友总会网站推出《校友论坛》栏目

    ★★ 近期,校友总会网站将在《校友活动》栏目中推出《校友论坛》栏目,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生活等栏目,敬请大家赏阅,同时欢迎广大校友踊跃投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 联系电话:0551-3602949 E-mail:xyzh@ustc.edu.cn http://alumni.ustc.edu.cn

    2005-08-31

  • 记 90 级 少 年 班 校 友 詹 正 茂

    1978年,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下,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应运而生,迈出了中国超常教育的第一步。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至今,超常教育已有26年的历史,坎坎坷坷,几起几落。由于宣传得不充分、恰当,人们对超常教育感到陌生或有许多误解和不解。许多人认为超常教育就是特长教育、提前上大学等,有的甚至把超常与特异功能、迷信联系在一起。 27岁的詹正茂,曾任中国规模最大的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2005-08-23

  • 论 绿 色 减 灾——记651校友高建国研究员

    高建国,男,1947年7月生,197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毕业,1970~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激光物理、地震预报研究,1984~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地震研究,1994年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作。1989年任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专家,1999年任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专家。“高精度锁相激光应变仪”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科技成果

    2005-07-20

  • 图 片 报 道——科大651的召唤

    牛犊初生聚玉泉,图形数据战犹酣。 名家教诲三生幸,道路崎岖寸步难。 岁月匆忙甘苦共,时空遥远梦魂牵。 请君同作江淮客,回首沧桑四十年。 (李尚志 作) 母校梦系魂牵,思念叁拾五载。 乙巳收敛京师,庚戍发散顺安。 赤脚漫步渣路,教学大楼无眠。 同学少年无忌,风雨同舟五年。 奔腾四面八方,耳顺乐育菁莪。 科大花鼓小岗,徽商徽档徽班。 (高建国、董一龙 作) 四十年前,三十个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

    2005-07-12

  • 无怨无悔,执著前行——访809校友胡红专

    胡红专,1964年9月出生,副教授。1980年考入我校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1988年7月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近来从事国家大科学工程LAMOST光纤定位的研究,作为主要成员承担的“光纤定位多单元中间实验系统”,在2003年10月14日通过验收,实验的成功表明LAMOST光纤定位系统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也许胡红专不象其他牛人那样有着傲人的成绩; 也许胡红专不象其他科大

    2005-06-28

  • 科大80级校友回访母校系列学术报告通知

    ● 报告题目: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 a New Industry (太阳能制氢----一个新的工业) ● 报告时间:7月3日下午15:00 ● 报告地点:理化大楼(十八层)一楼科技展览厅 美国University of Toledo物理系邓勋明教授,是该大学专利委员会主席,他还是美国Midwest Optoelectronics, LLC (MWOE)公司

    2005-06-28

共有 2,38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9 页   当前第 5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