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

  • 中国科大洪勋(0002)/王功名(0419)Nature Commun.:锂硫电池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大洪勋(0002)、王功名(0419)等人在Nature Commun.报道锂硫电池新进展:通过非晶化诱导的表面电子态调节来显著提高氧化钴纳米片(α-CoO NSs)的多硫化物吸附能力。 锂硫电池在高能量密度储存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溶解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其长期稳定性仍然受到了严重限制。 近日,中国科大洪勋、王功名等人报道了一种通过非晶化诱导的表面电子态调节来显著提高

    2021-05-31

  • 徐智坚(SC20170)喜获小行星命名

    2021年5月1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公布了数百颗小行星命名,中国业余天文台“星明天文台”喜获4颗小行星命名。 其中两颗是由南京小伙徐智坚发现,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有一颗小行星用了他的名字来命名。 据报道,徐智坚(SC20170)是“星明天文台”的建站“元老”之一,是“星明天文台”核心组组员,目前已从业余爱好者转为专业人员,正在紫金山天文台攻读硕士学位。 得知小行星命名后

    2021-05-27

  • 王殳凹(0314)与“悟空”、“九章”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优秀、贡献突出的青年典型,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为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听党指挥、矢志奋斗的精神风貌,激励全国广大青年心怀“国之大者”,奋勇

    2021-05-14

  • 仰望星空的奋斗者 探寻来自暗物质的蛛丝马迹

    一群仰望星空的年轻人,探寻来自暗物质的蛛丝马迹 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上,我国第一颗天文卫星“悟空”号以日行65万公里的速度,“捕捉”着四面八方的宇宙射线。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有一群仰望星空的年轻人,日夜兼程“破译”蕴藏在宇宙射线中的密码,探寻来自暗物质的蛛丝马迹。   “科学家主要有三种方法探测暗物质:利用加速器,将暗物质粒子‘创造’出来;在地下布好‘靶子’,等暗物质粒子撞击留下可见粒子

    2021-05-08

  • 我校多名校友当选AAAS会士

    近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公布了最新一批当选会士名单,据校友总会初步统计,我校校友涂豫海(83少)、杨培东(8812)、李巨(90少)、熊辉(9010)、杨兰(9200)、崔屹(9312)、黄嘉兴(9503)、龙琦(9400/9408)当选。 涂豫海(83少),1983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1987年通过CUSPEA考试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系读研究生,1991年获得

    2020-11-25

  • 阮剑华(9405):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难?

    11月24日凌晨,琼北古邑,椰林深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身强体壮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再一次从这里刺入苍穹,带着“五姑娘”嫦娥五号探测器飞向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这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正式拉开大幕。 对于月球这个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中国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此前,我国已经完成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和嫦娥四号等5次任务,实现了绕月

    2020-11-23

  • 骆利群(81少)校友获神经科学教育奖

    2020年10月29日,神经科学学会(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授予我校81级校友骆利群教授等人2020年神经科学教育奖。    骆利群 骆利群,81少。1966年出生于上海,1981~1986年就读于中国科大少年班,1987年通过CUSBEA(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项目赴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就读生物学,师从Kalpana White教授。博士毕业后,骆利群来到

    2020-11-10

  • 熊雨前(85少)校友访问母校

    11月1日至2日,我校85少校友福昕软件创始人熊雨前访问母校,参加了校友餐桌、举行了校友企业宣讲会并参观了创新创业学院。 11月1日中午,熊雨前校友走进第92期校友餐桌,和来自少年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九位同学共进午餐,畅谈其求学、工作、创业、生活的经历,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熊雨前校友耐心地解答了每一位同学的问题,告诉同学们要明确自己的兴趣与方向,并鼓励同学们去做自己真正

    2020-11-05

  • 中国科大林毅恒教授、何玉明研究员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日前,求是科技基金会官网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奖名单,我校林毅恒(05210)教授、何玉明(SA07234)研究员获奖。 林毅恒(05210) 林毅恒,1986年出生广东广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CU Boulder)物理博士。2015-2018年在美国JILA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通过海外人才项目引进回国和加入中国科大,现任物理学院

    2020-10-27

  • 【校史档案】第十一期:柳大纲:巧喻诲学子

    柳大纲:巧喻诲学子 柳大纲先生对科大学子的谆谆教诲 1983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建校二十五周年庆典。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首任系副主任、80岁高龄的柳大纲先生不辞辛苦从北京赶到合肥祝贺。活动期间,中国科大许多青年学生去拜访这位老先生,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和谆谆教诲。有同学问:“柳老,您说我们化学系的学生学那么多的数学、物理以后会有用吗?”“有用,怎么会没用呢,”柳老微笑着说。他告诫

    2020-09-1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华米创新创业基金”捐赠签约仪式

    9月7日上午,中国科大“华米创新创业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东区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举行,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我校92级校友黄汪,副总裁章晓军,公共事务副总裁吴海啸,公共事务总监朱永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傅尧以及创新创业学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仪式。仪式由对外联络与基金事务处处长周宇主持。 包信和院士代表

    2020-09-10

  • 校友企业震有科技登陆科创板

    校友企业震有科技(全称“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在科创板上市。在上市仪式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闽华(88少)作为今天登陆科创的七家企业代表做了精彩发言。 纵观世界的竞争格局,中国的科技产业快速崛起,我们必须直面与世界高端技术的竞争,这将重新定义过去40年“中国制造”的角色,而这一切需要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力引导,而科技创新将成为最重要的变革推力。科技兴国、创新强国,震有科技登陆科创板上市

    2020-07-23

  • 姚新(77少)校友获IEEE FRANK ROSENBLATT AWARD国际大奖

    近日,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网站公布2020年度IEEE FRANK ROSENBLATT AWARD国际大奖获奖者信息,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讲席教授、我校77级校友姚新因其在计算智能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奖,成为该奖年度全球唯一获得者,也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华人。 姚新(77少

    2020-07-15

  • 科创板“安徽第一企”横空出世!校友企业皖仪科技今日登录科创板

    2020年7月3日上午,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鸣锣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臧牧为我校校友(EMBA09)。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安徽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何昌顺,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文松,合肥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臧牧

    2020-07-03

  • 方南(898)校友入选福布斯2020中国科技女性榜

    6月23日下午,福布斯中国发布《2020科技女性榜》。中国科大方南(898)校友入选! 新格元创始人兼CEO;美国爱荷华大学免疫学博士,德国沃尔兹堡大学 MB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学士。曾任德国凯杰( QIAGEN)全球研发副总监及 Life Sciences Business Unit 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NGS样品文库制备及单细胞应用方向产品开发。曾任诺禾致源(Novogene)生物科技

    2020-06-26

共有 2,43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62 页   当前第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