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新闻】两位校友当选中国化学会会士

近日,根据《中国化学会会士条例》,经中国化学会会士提名、会士工作委员会审议、常务理事会投票等程序,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选举产生了31位会士,据校友总会初步统计,陈立桅(8800)、李志波(9314)两位校友当选。

陈立桅(8800),199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能源电化学器件的材料、界面、原位表征及其性能研究,已在Nature、Science、J. Am. Chem. Soc.、《科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在光电器件方向,他发展了器件工作状况下的扫描探针技术和多种电信号功能成像模式,自主搭建高分辨原位扫描探针系统,性能领先国际同类科研装备;将工况扫描探针技术引入光电器件研究,在介观尺度直接测量载流子输运、理解器件工作和性能衰减的物理化学机制;指出了界面偶极对光伏和LED器件性能及化学衰变过程的影响机理,与头部企业合作,大幅提升相关器件寿命。在电化学储能方向,他设计并主持建设了基于纳米真空互联(Nano-X)的锂电研究开放平台,发展了锂电储能界面研究原位方法,将自组装单分子层界面化学手段引入锂金属电池和固态电池研究,大幅提升了锂金属、高镍三元等高比能电池材料的环境和电化学稳定性;创制本体界面快离子导体,实现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界面导锂机制和性能突破;研发的复合固态快离子导体、金属锂-碳复合负极材料、正极安全添加剂等先进电池材料性能国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专利进入日韩欧美。

李志波(9314),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可降解高分子的可控合成、结构与性质表征以及相关应用研究,在高分子合成化学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方面做出了系列创新研究。设计合成首例温度响应聚氨基酸,阐明了二级结构与温度响应性的构效关系;设计开发多种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膦腈碱,在高端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在五元环丁内酯及其衍生物的开环聚合中取得突破,开发多个协同催化体系,实现了聚4羟基丁内酯的高效合成,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水。独立工作以来发表SCI论文230余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9)、JACS (9)、CCS Chemistry(4)、Biomacromolecules/Macromolecules/ACS Macro Lett. (39),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2012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8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9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和RSC Polymer Chemistry副主编,第30届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第30届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