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1校友胡伟武:现在是龙芯加速的好时机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再平凡不过的运动与更替,消逝是最终依归。但是,在由时间点滴垒成的历史洪流里,总有某些事物难以磨灭,总有某些声音不断回响,总有某些名字无法忘怀。在中国的计算机历史上,胡伟武或许会成为这样的一个人物。

龙芯迅速崛起

龙芯项目正明显提速。

2007年8月,首款基于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龙芯2E处理器的TLFW-100L防火墙,形成了软硬件一体化的防火墙安全系统,首次进军网络安全产品。据了解,基于龙芯的曙光防火墙性能,远高于目前低端常用的英特尔NP 425芯片防火墙平台,与英特尔P31G配置的x86平台性能也已经相当接近。

5个月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的欧洲意法半导体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将基于“龙芯2E”的IP进行芯片商业化开发的合作,这意味着被誉为“中国芯”的“龙芯2E”处理器正式进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签约会现场,有着“龙芯之父”之称的龙芯项目组负责人胡伟武语出惊人,他表示,下一代“龙芯3号”(Godson 3)将为多核设计,并且具备16个核心,争取成为业内第一个16核处理器。“龙芯3号”2006年开始规划,2007年至2009年进入实施阶段,计划在2010年验收。

此前,美国华盛顿著名的智囊机构哈德森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名为《中国向前跳了一大步》的报告,分析了中国的科技和军事竞争力。在报告中,哈德森研究所列举了中国自主创新的三个案例。其中一个就是龙芯2号芯片问世。

而在5年前,中国“龙芯”诞生那一刻,围绕龙芯以及龙芯项目组负责人胡伟武的却是众多怀疑的目光。

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中国龙芯”突破重重阻碍,快速地升级换代,渐渐地迈向了国际市场,成为国际CPU市场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虽然它前途依然坎坷,但前景却似乎是一片光明。

龙芯非凡之路

我国是计算机使用大国,却是计算机研究的弱国,特别是在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上,一直受制于人。

有关资料显示,微处理器芯片,特别是通用微处理器,价格很高,一颗服务器的微处理器芯片价格高达几万元,占到服务器成本的70%以上。每年光是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中用的微处理器芯片,国外大公司就从中国赚走100多亿美元。2004年,我国芯片进出口贸易逆差高达400多亿美元,超过飞机、石油、汽车,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货物。

“联想集团收购IBM公司的个人电脑(PC机)业务,这本是一个普通的商业行为,但美国政府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特别审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收购之后电脑里可能会被安装特殊的后门从而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另一个原因则是担心今后联想制造的个人电脑会在美国市场占据优势从而影响美国企业的经济利益。最近美国政府又否决了香港文传公司收购美国全美达(Transmeta)公司的一个处理器型号的方案,虽然就其技术而言这个处理器已经落后而且没有被市场接受。从美国政府对处理器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所持的谨慎态度,也可以看出我国发展自主的核心技术,该有多么的重要。”胡伟武在给领导的报告中如是表示。

也正因此,激励着胡伟武和他的同事们不断奋斗。

龙芯研发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预料。

2001年3、4月份胡伟武主动请缨组建CPU设计队伍。2002年8月,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的通用CPU在200多MHz的主频下跑起来,“龙芯1号”研制成功。而这样的研发速度是惊人的。万事开头难,“龙芯1号”是所有研发人员在胡伟武的带领下共同用心血铸成的。

2005年4月18日,在“龙芯1号”问世后的短短三年,“龙芯2号”面世。这时,几乎全世界都对其神奇的增长速度感到惊叹。“龙芯2号”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使国际社会承认中国在CPU产业上取得了十足的进展。而“龙芯2号”作为中国IT界最耀眼的新星,也曾遭受许多质疑,“‘龙芯2号’涉嫌侵权案”一度沸沸扬扬。

但任何怀疑或不信任,也不能阻挡龙芯的前进步伐。

“他们”激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