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4点30分,伴随着任福君教授洪亮而富有吸引力的声音,“魅力人文—兴业讲坛”之《科普就在你身边》报告会在东区活动中心五楼报告厅举行。
任福君先生现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普研究》主编、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是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兼职教授。
任教授曾说过,“从科研教学一线走向科普工作,是我人生的一次转折。”大学毕业后的二十余年,任教授一直都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走上了高校管理岗位。可是40岁后,他却放弃几十年的工作积累,来到了中国科协从事科普理论研究,从自然科学偏向社会科学。他对此的解释是“做科普将使我的知识能够发挥更大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传播中的知识将散发更大的力量。”任教授倾注全力想做的就是将科普带到我们每个人身边。
报告会中,任教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向大家讲述了科普活动的策划组织,吸引了众多学生与老师的注意力。任教授从科普活动的主要类型、科普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典型案例介绍和“青春靓影—研究生科普纪实”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策划组织参与科普活动。
从科普活动的类型上看,一是宣传型科普活动,宣传型科普活动需要注意目的、主题、受众、宣传形式等问题。二是教育型科普活动,这种活动除了要达到宣传型科普活动的目的之外,还肩负着培养科技人才和其后备军的使命,是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服务型科普活动,是在科普对象学习了科学技术知识以后付诸于实践环节需要的科普活动,如技术指导、提供科技信息等。
在策划与组织一项科普活动时,首先要了解科普活动的背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背景下宣传的侧重点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要了解组织科普活动时所处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等,也就是内外环境。然后要明确科普活动的目标,之后需明确科普活动的主体,既要了解组织者也要了解受众。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是活动开展前就必须明确的。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科普活动的效果,科普效果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如教育效益、经济效益、科学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等。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工作人员职责分配等等细节问题也需要考虑。想要做好一件科普宣传活动,所需投入的精力是巨大的,但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
任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许多科普宣传的典型案例,如苏州市科学素质建设、大连民族学院双语科普谱新篇活动、2009年度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等。任教授从筹备、宣传方式、受众、目的、主题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案例,为同学们今后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提供了参考。大量的活动照片也让大家看到了民众们对科普活动的浓厚兴趣。
任教授最后指出,作为一个学生,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即“做一个职业科普人,做一个科普志愿者,做一名科普受众来参与科普”,用科学点亮认识之路。开展了多年科普宣传工作,任教授讲述了他的几点体会,一是抓住契机组织开展科普活动,二是要提升活动中分析问题、问题决策和决策执行三种能力的建设。
在任福君教授“科普就在你身边: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科普,参与科普,支持科普!提升科学素质,创造美好生活!”的结束语中,大家掌声雷动,人文学院向任教授赠送了纪念品,本场报告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