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 霞 明 丽 月 东 升——6434班同学四十年后再聚北京


2011 年4 月22 日, 春阳温熙,北京四环宾馆内欢声笑语,中国科技大学 6434 班四十年后再聚北京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全班26人来了23 个,比例之高说明盼望之切。同学们从全国各地赶来:王振华、徐春生、徐锁洪、李西兰从辽宁,孟新茹从天津,刘木森从河南,施坤俊从河北,郭范、周军从安徽,臧荣春、陶洛彬从浙江,林拱从广东,罗忠华从贵州,与在北京的黄培堂、吴以成、傅佩珍、储雪蕾、赵天真、上官志冠、李培元、万融、凤麟、梁宝田会合。八位男生带来相濡以沫的老伴。先后从上海赶到的指导员沈丽钧老师、陈江峰老师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四十年的岁月洗尽了青春风采,当年的同学少年如今都已华发苍颜。把手相看,努力回忆当初的容貌,认不出时感慨唏嘘;一经认出,却又雀跃欢喜! 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嘘寒问暖,握手拥抱,感情一似从前,胜似从前。最高兴的是大家都健康愉快地生活着!

23 日上午举行座谈会,由原锦州市政府秘书长徐春生主持,从上午八点一直开到下午两点半,人人发言都似有说不完的话,都想把几十年的酸甜苦辣向老同学倾吐。畅叙离情,往事一一如在昨天,同学间的感情和关爱是那样真纯无私,刻骨铭心。回顾各自历程,世路沧桑,经艰克难,逆境中开拓奋进,挣扎拼搏。说到动情处,泪光忽闪,声音哽咽。凤麟同学即席赋诗:“容颜老,声依旧,情长久。”“百感胜千言,一笑尽风流。”

四十年经风沐雨,四十年坎坷磨砺,铸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站立成一道道独特风景。同学中,有高中高级教师、大学教授、科研院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院院长书记、高级编辑,有企业高级管理者、工程技术专家、政府官员,更有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成,一位解放军少将黄培堂。同学们以班上出了院士、将军为荣,将军、院士以自己是同学中的一员为亲。

两位指导员对同学们的盛情邀请深感欣慰,为同学们个个成才,各有贡献感到高兴。他们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当年的师生情谊,共勉过好以后的日子,活出滋味活出质量。

23 日下午,重返玉泉路母校校园,在现今仍存的大礼堂、教学大楼、宿舍楼前和老校长郭沫若的塑像前照相留念。此生此世,同学们最眷念最感恩的是母校!是老师!是母校优良的校风、深厚的科学底蕴涵养了我们,是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了我们,使我们立志报国,诚信做人,创新进取,勤奋坚韧,在社会大潮中搏击前行,终有所成。

24 日,参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和恭王府,同学们感受了北京新风貌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5 日,到了分手的时候。四天时间快如眨眼,才相聚,又别离,依依不舍,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为这次难得的聚会,大家从内心感谢活动筹备组的同学,感谢赞助活动经费的同学。没有他们的热忱、激情、辛劳、奉献,聚会不可能成功。

同学聚会是人生的加油站,可以从对往日友情的回忆中得到感情的慰藉,从彼此生活的智慧中得到启迪,从各自取得的成就中得到鼓舞,从相互关爱和祝福中汲取力量。同学们觉得这次聚会十分开心,十分满意。正如李西兰同学说的:“参加这次聚会太高兴了,好像可以多活十年!” (罗忠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