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张捷(817)校友寄语青年学子

2020年4月下旬,SEG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正式公布了2020SEG全球奖项的获奖名单,张捷教授荣获2020SEG终身会员奖。

近日,张捷教授接受了SEG中国的专访,与中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们分享感受,并探讨分析了全球勘探地球物理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同时寄语中国地球物理的青年学者和同学们: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张捷教授于1981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地球物理学学士,随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读书学习期间以及毕业之后,先后在美国政府科研部门、大学和企业从事科研与应用。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担任大师讲席教授、在生命学院担任兼职教授。

张捷教授曾在美国创立多家企业,从事地球物理石油勘探,地震监测,医疗成像,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推出多个行业的商业化工业产品。

最近张捷教授带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合作,又推出“智能地动”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推动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专访原文

SEG中国:

祝贺张教授荣获2020年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终身会员的荣誉,能否请您谈谈获奖感受?

张捷教授:

非常感谢SEG给予我的荣誉,SEG是个全球大家庭,为SEG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人非常多,除了全职人员、董事会成员、基金会成员,还有40余个委员会的成员,他们都应该得到嘉奖。

SEG为全球的会员服务,各个国家和区域的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并且美国国内近些年来在全球化价值观方面也出现了很大分歧,因此我所参与的SEG工作也经常遇到挑战。无论是争辩、谈判、甚至是激烈的冲突,我的原则就是回到SEG的宗旨上求同存异。感谢SEG现在授予我终身会员的荣誉,感谢对我参与的工作的认可。

SEG中国:

因为“对地震学、地球物理成像、医学技术的推进发展”,2020年您成为近十年里美国国家工程院在地球物理学领域唯一的当选院士,您有何感受?

张捷教授:

我个人的感受就是一个无数次被证实的基本道理:要坚持不懈地做实事,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断解决人类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曲折和困难,坚信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价值观。

SEG中国:

您从事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每个领域都取得最前沿的创新成果,您是如何做到的?

张捷教授:

我在读书的时候,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几位好老师,他们教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我也非常热衷于与人合作,找比我出色、或比我有特长的人合作。向别人学习、研究别人的成果永远是我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我读关键性的学术论文,尽可能争取与作者面对面地讨论交流,如果做不到,就通话、发邮件提问题。像SEG这样的大会,我每年坐下来仔细听30-40个报告,听到好的报告,马上现场找报告人交流。知己知彼、不断从别人的工作受到启发是创新的前提,只顾埋头拉车很难做出创新的成果。

SEG中国:

石油行业进入低谷,您怎么看全球地球物理石油勘探行业的未来发展?

张捷教授:

在有限的职业生涯里我经历了多次石油价格暴跌诱发的行业低谷,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情况,但是能源需求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成正比总是这个行业又不断恢复发展的相同原因。低油价也更加遏制了替代能源的发展进程,使得经济更依赖石油,这是个不断在调整的关系。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探测开发石油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整个石油勘探与开采过程中,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特别是针对非常规能源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完全跟不上效率与成本需求。大幅度提高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效率、降低成本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所幸的是人工智能的出现、计算机能力的不断飞跃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过去几年里,以大学研究为主导的人工智能地球物理科研开始活跃,但还不成规模,在工业上,初步尝试显示现有企业的科研人员还难以打破地球物理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壁垒,未来工业发展急需两者兼备的人才。

SEG中国:

您对中国地球物理勘探行业的发展是怎么看的?

张捷教授:

中国石油进口量约占70%,天然气进口约占40%,并且进口依存度还在逐年增长,经济需求驱动了中国地球物理勘探行业在过去3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地球物理勘探行业的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我于2011年回国,当时不到10所大学讲授地球物理课程,教育部统计显示现在约有70余家大学开设地球物理课程。美国SEG大会现在50%以上的投稿来自中国。

但是对比美国与中国的地球物理勘探行业,问题非常突出。美国科学家对本国的工业发展贡献大,对全球技术发展贡献相对小,而中国科学家对全球科研贡献大,对本国工业发展贡献相对较小。美国全国大学里的勘探地球物理学教授只有10名左右,发论文出思想,而大批优秀科学家分布在企业里,企业里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一般不马上公开发表。中国的优秀科学家主要都在大学或科研机构里,以在国外发论文为主,解决的问题也是以超前的理论探索为主,因此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贡献小。改变人力资源结构很难,但改变科研评价体系完全可以做到,在一个工业应用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不对工业发展直接做贡献是个巨大的资源浪费。

SEG中国:

您对中国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青年学者和学生有什么建议?

张捷教授:

回国近10年,非常赞赏国内青年学者与学生们的进取精神。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希望青年学者多关注别人的科研,多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在美国大学里感受最深的就是,平时找教授很难,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有人来做学术报告,所有人就都出现了。花上1小时来了解别人几年的科研工作应该是非常值得的。

希望学生们在做科研的时候,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科研地位,敢于与教授平起平坐,特别是研究生。任何一项科研工作都应该是创新的课题,教授也不知道答案,学生不能像上课学习那样依赖老师,必须敢于探索并负有使命感。我常对第一次做科研的学生说:你是世界上第一个做这个课题的人,你能告诉全人类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儿?学生说:哦,原来是这样啊!

SEG中国:

在美国地球物理石油勘探行业里有大批的华人科学家,您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是如何看的?

张捷教授:

我在美国参与了几个行业的科研和工业产品开发,发现只有在地球物理石油勘探行业里的华人最多,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最擅长数理结合的工作。在最近的石油低谷进程中,美国石油勘探行业裁员严重,但华人被裁员的相对较少,足见他们是企业里的重要力量。

但是华人在美国石油勘探行业里主要是技术力量,担任领导职务的较少,SEG有40余个委员会,但华人参与委员会工作的寥寥无几,这个问题可能与第一代移民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有关。但问题也是可以改变的,华人技术专家除了深挖自己的科研领域,也应该更多的抬起头来关注团队工作,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与组织能力,在推销自己成绩的同时,也帮助提升宣传他人的工作成果,这是一个做领导者的基本习惯。

SEG中国:

您曾担任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董事会执行副主席(2016-2017)等多个SEG领导职务,并亲自参与创立了SEG中国办公室,您认为SEG对中国地球物理勘探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张捷教授:

SEG是个全球的地球物理科研与教育的交流平台,积极促进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SEG从事的事业与中国地球物理勘探行业发展是双赢的关系。SEG为中国石油勘探行业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现在每年在中国举办7-10个较大的国际学术活动,为中外学者一起探讨交流前沿技术创造了机会,由于这些学术会议都是在中国举办的,为国内学者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增加了机会、降低了成本。中国石油勘探行业也一直在积极支持SEG的活动,参加SEG年会,学术专题研讨会,工业交流会,在SEG杂志发表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