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档案】第五期:严济慈「教书要深入浅出、学习要浅入深出」

严济慈:教书要深入浅出、学习要浅入深出


01 严济慈校长为科大题词

198110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严济慈先生到合肥布置学校重大工作,夜宿合肥市稻香楼宾馆,给中国科大师生题词:“教书要深入浅出,学习要浅入深出,愿与我的同事、同学们共勉之”。


这则题词很有针对性,专注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教书要深入浅出,要求老师授课前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养基础,有化繁为简的表达能力。学习要浅入深出,要求学生学习时必须领会要点从而融会贯通。这是严济慈老校长在几十年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宝贵心得。


02 严济慈授课化繁为简,充满魅力

严济慈早年求学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经创造了小学毕业、中学毕业、考取大学均名列第一,“连中三元”的学习传奇。他后来在何鲁、熊庆来、胡刚复等先生的资助下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又创下一年之内拿下巴黎大学硕士学位的历史记录,并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严济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时初涉教坛,在南高师附属中学以及暑期补课学校授课,根据自己学习和教学的经验编写了《初中算术》、《几何证题法》两本教材并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华罗庚、巴金、胡风等人都读过严济慈编写的《几何证题法》。

1927年秋,严济慈学成归国,同时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职授课。他穿梭往来于两市四地,为四所大学的一至四年级的学生讲授物理和数学课程,每周多达27课时,历时一年。1928年,再度赴法国深造。

195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严济慈在学校讲授物理学课程。因为严济慈的东阳口音较重,同学们在听课的开始阶段有一些抱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感受到严济慈授课的魅力而沉浸其中。严济慈讲课时善于化繁为简,碰到抽象的物理学概念时,经常借用道具、动作或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他在讲到“有用能”概念时,看到同学们疑惑的眼神便讲到了夏天吃冰淇淋,冰淇淋和外界环境的温度不同,因此人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解热,这就是物质和外界因温度差异而产生的有用能。他和同学们在课堂上常有互动,了解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课间,他招呼有问题的同学过来为之答疑,当然也享受一下同学们的端茶倒水服务。

严济慈通过手上的道具和动作为青年教师进行示范教学


03 严济慈独到的教学与学习经验

对于教学和学习,严济慈校长还有精辟的阐述。19806月,他在和中国科大师生进行座谈时,专门提到了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他认为要教好书, 除要有真学问外, 一要大胆, 二要少而精, 三要善于启发。“上了台就要摆出‘老子天下第一’ 那个样子, 要‘目中无人’ , 要用自己的话把书本上的东西讲出来, 要有声有色”,严济慈认为要讲好课,必须“真正掌握自己所要讲的课程的全部内容,自己知道的、理解的东西比要讲的广得多深得多”,这样才能做到深入浅出。他认为好的老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  “你到讲台上讲一个基本概念, 就要发挥, 要联想, 要举一反三, 要引人入胜”,把学生引入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径。


严济慈主张“读书主要靠自己,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就是听(听课)--(自学)--(查书) 的过程”。他认为听课要抓住重点,弄清基本概念,然后多做习题;到一定时候就不需要去听课,自己能看书,又掌握了工具,就完全可以自学;再进一步就可以不必多看书,而是学会查书,要用的时候就去查,了解书本大致内容,用时自然能够信手拈来。这样就做到了浅入深出。

说到读书,中国科大副校长、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指导中国科大学生时,提出读书要“从厚到薄”,与严济慈主张的“浅入深出”有异曲同工之妙。华罗庚认为读书是一个“肢解”和“综合”的过程,在对书本中每一个问题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理解,融会贯通,从而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和书中的主要问题,懂得越透彻,书就变得越薄。

严济慈、华罗庚此等大家的教学经验流之经年,今日闻之尚觉余音绕梁,仔细揣摩体会,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