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宁(SA10234)入选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新一届“35 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亚太区入选者揭晓,我校SA10234校友贾宁入选。

她通过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揭示 CRISPR-Cas 基因编辑工具的核心分子机理,为 CRISPR-Cas 基因编辑工具的优化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疾病的治疗与诊断提供新途径。

CRISPR-Cas 系统在遗传疾病治疗方面拥有巨大潜力。CRISPR 基因座和 Cas 蛋白在原核生物中提供针对入侵的噬菌体和质粒的适应性免疫,作为回应,噬菌体也进化出抗 CRISPR 蛋白来抵消和克服这种免疫途径。

在过去五年间,贾宁专注于研究 CRISPR-Cas 系统对原核生物中侵入性噬菌体和质粒的免疫机制。她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方法,揭示了古细菌的 III 型 CRISPR-Csm 系统通过降解噬菌体的 DNA/RNA 核酸片段来抵御噬菌体侵染的分子机制以及噬菌体通过抗 CRISPR 蛋白来抑制细菌 VI 型 CRISPR-Cas13 系统来帮助噬菌体逃逸的分子机制。此外,阐述了细菌利用核酸酶缺陷的 CRISPR-Cascade 转座系统来实现 DNA 靶向识别的分子机制。对这些分子机制的研究,为相应 CRISPR-Cas 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和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贾宁继续聚焦于新型 CRISPR-Cas 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以便更好地助力开发相应的 CRISPR-Cas 基因编辑工具,以将其应用于临床疾病检测与治疗。她最近的一项研究则阐明了 III-E 型 CRISPR-Caspase 系统的抵御噬菌体入侵的分子机制,为 RNA 激活的蛋白酶工具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深入地掌握了 CRISPR-Cas 系统中各种蛋白的功能,将有助于开发和拓展用于精确基因组操作的 CRISPR-Cas 工具箱,以及深度挖掘 CRISPR-Cas 作为基因编辑工具的更多潜力。

目前,她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以及结构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而展开,研究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为抗性菌感染的治疗、抗病毒药物及新型生物技术工具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