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8907)校友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月1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校8907校友陈凌校友成果“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入选并名列榜首。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

详细的火星地下结构和物性信息是研究火星地质及其宜居性演化的关键,是火星探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凌(8907)、张金海团队等对祝融号火星车行进约4个月、探测长达1171米的低频雷达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细成像,获得了乌托邦平原南部浅表80米之上的高精度结构分层图像和地层物性信息,研究发现该区域数米厚的火壤层之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第一套层序位于地下约10~30米,其形成可能与距今约16亿年以来短时洪水、长期风化或重复陨石撞击作用有关;第二套层序位于地下约30~80米,可能是距今35~32亿年前大型洪水事件沉积。现今该区域80米之上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不排除存在盐冰的可能性。

该研究揭示了现今火星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提供了火星长期存在水活动的观测证据,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陈凌(890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陈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2年分别获得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4月至8月和2000年6月至2002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作访问学者, 2003-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2009年任该所副研究员,2010年晋升为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用于地震勘探和流动地震台阵探测),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成功地将勘探地震学中基于波动方程的高精度反射地震波偏移成像技术应用于天然地震资料分析,并采用该方法获了华北、日本俯冲带地区岩石圈和上地幔的精细结构图像,为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大洋板块俯冲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深部观测依据。2005年以来主持和参加了在华北地区开展的多项密集流动地震台阵探测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3篇,SCI收录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