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核心论坛、2025“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系列活动——“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召开,论坛发布“AI100青年先锋”。首次评选有 65 位入选者,据校友总会初步统计,杨耀东(0906)、何向南(中国科大教授)、刘武(中国科大特任教授)、王翔(中国科大特任教授)四位科大人入选。

杨耀东(0906),200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获学士学位。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博雅学者)、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中心执行主任。国家人社部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优青(海外)、中国科协青年托举计划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智能体交互与对齐,科研领域涵盖强化学习、AI对齐、多智能体学习、具身智能。发表AI领域顶会顶刊论文一百余篇,谷歌引用五千余次,曾获最佳论文/提名奖3次,学术新星奖2次。带领团队研发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首登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主导Baichuan2、鹏城脑海33B、香港HKGAI大模型对齐与开源工作。

何向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兴趣为:信息推荐与挖掘、大模型与通用人工智能等,在相关领域顶会(如SIGIR、WWW、KDD)和顶刊(如IEEE TKDE、ACM TOIS)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5万余次,h因子102,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曾三次获信息检索顶会ACM SIGIR的最佳论文奖项、两次获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前沿科学奖、2020年获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2024年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等。担任多个期刊的副主编,如IEEE TKDE、IEEE TBD、ACM TOIS等。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如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

刘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博导。曾任京东探索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多媒体技术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技术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多模态内容分析与生成,视频生成模型,社交网络模拟器,通用目标重识别。

王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博导,国家青年人才。研究兴趣为:信息推荐与挖掘、大模型、可信人工智能等,在相关领域的国际顶会(如SIGIR、WWW、NeurIPS、ICLR)和顶刊(如IEEE TPAMI、ACM TOIS)上发表论文7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2万余次,H-因子56,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四次获得国际顶会最佳论文奖项,两次获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前沿科学奖,2024年获ACM SIGIR青年学者奖和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R35榜单。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如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
“AI100青年先锋”入选者名单

“AI100青年先锋”是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与DeepTech联合发起的权威评选,发掘AI领域的未来领军者,涵盖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等方向,成为业界公认的青年人才评价标杆。
本届评选竞争激烈,经过专家团提名以及就技术成果与创新、产业化与市场影响力、行业影响力与领导力、发展潜力与社会责任、跨学科与多领域应用五大维度的全方面评审,《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联合出版人陈禺杉在会上发布首届“AI100青年先锋”评选结果,共有65位来自核心及支持技术、前沿交叉和行业应用领域的AI新秀入选。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最新报告揭示:在具身智能、AI科学加速器等前沿领域,中国青年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驱动力。从OpenAI的算法突破到DeepMind的蛋白质预测,从xAI的数学推理到产业落地的硬核攻关,华人团队的身影遍布全球顶尖AI实验室的核心层。这一榜单不仅是对中国青年AI人才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示,更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日益提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