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交流会"在立基大厦28楼成功举办。来自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大校友与在校师生齐聚一堂,围绕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的前沿发展与未来应用,展开了一场充满智慧与激情的深度对话。
1开场:一场关于未来的头脑风暴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具身智能等新范式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能力边界,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伊始,主持人杨俊(04级校友)以轻松幽默的语言为交流会定下基调:"人形机器人已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幻想,它们正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不仅要探讨技术,更要畅想未来。"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吉建民(01级校友)作《具身智境机器人分层架构方案》专题报告。吉教授从具身智能的概念出发,系统阐述了这一人工智能新范式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他创新性地提出"感知-认知-行动"三层架构模型,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和柔性驱动控制等技术,实现机器人与物理环境的智能交互。报告中,吉教授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为例,生动展示了该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并对具身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多模态感知融合、类脑计算、仿生驱动等前沿领域。整场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技术发展蓝图,引发了热烈讨论。
2破冰时刻:我们都是追梦的科大人
为了让交流更加深入,每位参与者都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校友们分享了各自的职业经历与参会初衷:"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在校师生则表示:"与校友们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技术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在分享环节中,有校友专注于机器人表情系统的研发,致力于让机器人的动作表情更加自然丰富;还有校友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柔性技术凭借其强大的适应性、低成本的可扩展性以及更高的安全性,将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3自由讨论:当科技遇见生活
在自由讨论环节,校友们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从陪伴机器人到仿真机器人,从技术突破到应用场景,嘉宾们的精彩分享引发了阵阵掌声与深入思考。
有嘉宾提到陪伴机器人在老年护理中的巨大潜力:"想象一下,未来的养老院里有机器人陪伴老人聊天、提醒吃药,甚至协助康复训练,这将极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嘉宾对仿真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充满期待:"如何让机器人更灵活、更智能,是我们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在校师生则从学术角度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问题。一位在校博士生提出,随着生物技术和AI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未来可能突破传统硬件基础的局限,向"机甲"方向演进。这种"机甲"并非科幻电影中的钢铁战士,而是生物与机械的深度融合。例如,利用生物材料构建更灵活、更仿生的机器人肢体,或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人类意识对机器人的直接控制。更进一步,未来甚至可能出现由生物细胞与机械元件共同构成的"生物混合机器人",它们拥有自我修复、进化甚至繁殖的能力,这将彻底颠覆我们对机器人的认知,并带来巨大的伦理挑战和社会影响。
4未来展望:携手共创科技新篇章
活动尾声,主持人总结道:"今天的交流会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探讨,更是一次情感的联结。我们将与科大硅谷一起,继续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让校友与母校的联系更加紧密,让创新的力量不断汇聚。"

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会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