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张子扬报道:8月6日中午,记者的手机接到一个越洋电话,电话是中国科技大学海外校友基金会(美国)打来的,向记者询问费县高考特困新生、今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任双喜的情况。
8月1日,本报报道了任双喜拉砖坯攒学费一事。8月4日,有科大海外校友通过网络看到了这一报道的电子版,随即向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建议关注和资助任双喜。
经过调查核实,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决定,在任双喜同学进校后,为其提供每年2400元人民币的爱心奖学金。如家庭情况无改善,爱心奖学金将延续4年,直至毕业。同时,科大学生处与招办也承诺,可考虑减免他的学费。
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主席刘冬子博士代表基金会向大众日报表示感谢,感谢本报对科大校友的关注。他告诉记者,科大山东籍贫困新生,海外校友一并考虑资助。同时他通过大众日报寄语任双喜同学:欢迎加入科大这个大家庭。不要为经济因素担忧,海外学长是你的后盾。只要勤奋学习、志存高远,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中国科大将是你走向世界的起点!
8月27日,任双喜告诉记者,他已经准备好了入学的行囊。
《大众日报》 2006-8-31
●● 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2006届主席刘冬子博士致任双喜同学的信
任双喜同学:
你好!
我们看到《大众日报》关于你的报道,科大海外校友关注你的境遇,欢迎你加入科大这个大家庭。
科大学生处与招生办公室领导将据实考虑家庭情况,通过绿色通道减免你的学费。作为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主席,我也荣幸的通知你:我会2006届理事会决定,入校向科大提供家庭情况的有效证明后,我们将向你提供每年2400元的爱心奖学金。希望你不要为经济因素担忧,海外学长是你的后盾。你将为选择科大而感到骄傲!
中国科大向来关心她的学子。科大首任校长是当代文豪郭沫若。郭沫若校长曾捐赠稿费2万元作为福利基金,帮助困难学生添置衣被。科大力学系首任系主任钱学森先生捐赠1.15万元,改善教学设备并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1960年春节,郭沫若等校系领导与在校学生一起吃午饭,还发给每个学生两元“压岁钱”。困难时期,郭沫若看到从南方来的同学冬天还睡席子,有的还光脚丫,便用自己的稿费买了棉衣、棉被、鞋子送给这些学生。郭沫若还用稿费给学校修建游泳池。郭沫若将为北京人艺创作过历史剧《蔡文姬》所得稿费用来给学生发放压岁钱,每人两元。不仅如此,他还用稿费购买放映机和影片,把《蔡文姬》首演票送给师生。
你可能知道,科大校长“压岁钱”的传统仍在延续:2006年春节科大共有270名学生留校。科大不仅每年免费提供精美的“团圆年饭”,现任校长、著名化学物理学家朱清时院士还亲自为每位留校同学发“压岁钱”100元。这是一所温暖的大学!
我也愿向你介绍科大的辉煌历史:中国一流大学中最年轻、最有活力当属中国科大。科大不过四十八年校史,创办伊始,就开创了群星璀璨的鼎盛,郭沫若、钱学森、华罗庚、严济慈等一大批学术泰斗都云集科技大学执掌教鞭。1970年,中国科大乔迁合肥,在那段艰难岁月中,师资设备损失殆尽,但她却迅速从文化大革命的废墟中崛起,创造了郭沫若老校长“凤凰涅槃”的当代奇迹。1978年,科大在中国最早迎来科学的春天,首创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在生源质量、科研成果等全方面领先中国大学,继续了她年轻的辉煌。
科大培养了当今中国的许多传奇人物——例如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中星威总裁邓中瀚博士、34岁的哈佛大学正教授庄小威。科大校友的成就已证明:中国科大是新中国创办的最优秀大学典范。“不要命的上科大”是中国高校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它充分体现了科大人独立、拼搏、创新的精神。中国科大被称为“科技精英的摇篮”,2006年科大本科毕业生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的高达90%,这是中国高校从未有过的高度。只要勤奋学习;志存高远,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中国科大是你走向世界的起点!
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1995年在美国成立,宗旨是“帮助科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让每一个科大人,无论贫富贵贱,都终身享有成功和进取的机会”。科大校友基金会是全球第一个公开所有收入与支出的华人基金会。我们全部由校友志愿者组成,任何人为其工作不得支取报酬。科大海外校友过去11年为科大师生特别是寒家学子默默奉献,不取分文,我们深感自豪。
你将获得的爱心奖学金始于1999年,也是中国高校最早创立的校友助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分别于2005、2006年开始校友助学金或励学金项目)。校友基金会拥有近500万元基金,从1996年开始为科大学生提供过超过200万元的资助,颁发过212份杰出新生奖学金,而专为贫困学生设立的爱心奖学金资助了450多人次。许多受助学生已走入世界著名高校深造。
问候你的家人!向《大众日报》特别是记者张子扬先生表示感谢!
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2006届主席 刘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