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体现中期主流文化——记8407校友母润昌

从业十年以上的“老期货”大多不是科班出身,之前学什么专业、干什么行当的都有,这是期货界的共识。但当母润昌说,他本科是在中国科技大学读地球化学、研究生专业是构造物理时,我还是感到有些吃惊。这两个专业离期货真够远的,且不说他自己的研究领域从微观到宏观,单是这物质的起源、地球和宇宙的形成就让一般人觉得太专业了。随着谈话的深入,我对母润昌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如果要追根溯源,还得从读大学时谈起。母润昌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代,虽然语调平淡,但仍能感觉出那个思想解放、学术环境自由、国门刚刚打开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留给他的深刻记忆,自由的思想、面对困难不折不挠的勇气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别人的真诚和尊重,在当时的大学校园里已经萌芽,也使他以后有了选择职业的魄力,正应了当下的一句广告语——不走寻常路。参加工作后有两件事使他最终与期货结缘:一是1992年,他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国家地震局的一个研究所工作,可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在研究所待下去,想另寻出路,当时可以选择的路有两条,或者出国或者下海。此时恰好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他觉得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密不可分,“下海”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二是1993年,上海金属交易所成立,母润昌看到了当时上海金属交易所在人民日报上做的大幅专题报道,他觉得交易所的期货交易机制很吸引人,于是他格外关注起期货来。1993年,现任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张邦辉编写的有关期货知识、期货交易和分析的四本书,成为母润昌期货知识的启蒙。所以,1993年下半年当北京一家股份制公司期货交易部招聘时,母润昌就毫不犹豫地应聘去了。十多年后回忆起当初的选择,母润昌觉得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从1993年年底踏入期货行业到1995年年初进入中期,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刚到那家股份制企业期货交易部时,母润昌被定为B级员工,三个月后由B级连跳四级转为经理助理,说起当年非同寻常的四级跳,母润昌感叹,有付出才有回报,一方面,他具有一定的期货知识,在处理期货方面的各种业务时能够很快入手;另一方面他主动自觉地做好交易部的其他各项工作,从购买、安装设备、搜集信息到进场做出市代表,他都毫无怨言地做,连续几个月公司的自营交易量和代理量在北商所位居前10名。正因为突出的表现,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当时中国最好的期货公司——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注意到这位在北京商品交易所楼道里主动给客户讲期货行情的年轻人,并与他谈了不到一刻钟。也正是这不到一刻钟的谈话改变了他此后近十年的人生轨迹——与中期荣辱与共。1995年3月初,母润昌正式到中期,任交易三部负责人。进入中期直接担任部门总经理一职,这恐怕在中期历史上并不多见。1999年,中期公司对自身的发展作了战略调整,把总公司的期货业务经营和集团的管理分开,内部成立北京中期,母润昌担任第一任总经理,后来集团业务调整,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03年8月,被公司调往武汉任华中期货总经理,2004年5月又被调回北京。

回顾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母润昌的感慨是,他选对了行业,并且选对了公司,虽然在中期也几起几落,但他说没有悲观失望过,从来没有对公司对自己失去过信心。公司成立十周年时,他被评为公司十大杰出员工之一,他对中期公司怀有强烈的感激之情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回想在中期公司走过的路,母润昌认为他和许许多多的中期人一样,一直是按照中期公司田源董事长倡导的“三信五精神”(即三信:相信期货,相信中期,相信自己;五精神:诚实守信合规的从业精神,止于至善的客户服务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公司利益至上的主人精神,积极主动的企业家精神)走过来的。以公司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任何困难是他保持自我的不二法则。对于今后的目标,他说,一是让公司健康、稳定地发展;二是能够建立起一支使公司持续发展的队伍,锻炼培养一批批符合中期文化的期货人。中期的“三信五精神”是做工作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标准。母润昌说,这正是中期主流文化的表现。

( 期货日报 2004-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