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校 友 郜 云 教 授 访 谈 纪 实

郜云教授留着小平头,背着绿书包,是那种你可以看见他在校园里迎着合肥凛冽的寒风大步朝前走的人。而在听过郜教授一节线性代数课的03级数学系同学们的印象中,郜云老师身穿USTC白色T恤,运动式灰色中裤,脚着沙滩鞋;唰唰几下,一个复杂繁琐的问题,经他大笔一挥,有如庖丁解牛,顷刻之间忽然变得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起来。作为03级数学系的一员,带着上述印象,我们最近有幸采访了他。

郜教授是在他位于理化大楼16层的办公室中接受我们采访的。冬日暖阳透过半拉起的百叶窗,让整个房间充满暖意。郜教授中午“眯瞪”刚起,正靠在他的大椅子上,舒适的伸长了腿。一个呵欠,随意转头,目光所及也许是桌上妻儿的照片。我们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记者(下简称“记”):我们听说您是801(80级1系)的。你们那个时候情况大概是怎么样的呢?

郜云(下简称“郜”):我们那个时候一个班40多个学生。当时刚恢复高考不久,学习气氛很好。那时教我们数分的是张景中老师,他现在已经是院士了。

我现在是搞代数,但其实我大学时喜欢分析,数学分析都是九十多分,读研究生也是分析方面的。中科院数学所王光寅、丁伟岳研究员是我的老师。我当时觉得代数太抽象了,都是些符号,觉得很难。我学代数是因为出国后,我研究生时的那个方向在我读的那个大学没人搞。有个老师让我跟他学李代数,他说:‘我觉得你能学。’我还是担心,他又说‘李代数和线性代数差不多’。我觉得我线性代数还是学得不错的,就跟他学了。

记:请问哪位老师对您影响最深呢?

郜:应该说是沈尧天老师吧。他教我们数理方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上课从不拖堂。现在每节课还是45分钟是吧?我们那时,沈老师只讲40分钟,剩下的时间就跟我们讲一些数学趣闻啊什么的。他讲得很轻松,听起来一点都不困难。我觉得拖堂的老师未必是好老师。如果他对问题把握得很清楚,应该也能把时间把握得很好。我在读研究生时学微分方程应该说也是受他的影响。”

“那您原来的同学都怎么样呢?现在还有多少人还在搞数学?”

“我们零零年还在美国Las Vegas聚过一次,来了20家人。”

“都以‘家’为单位了?”

“对,都以‘家’为单位了。那是庆祝我们“相识20年”。现在还有五个人在大学里搞数学吧,大部分人都改行了。我那时在班上可能排五、六名左右。张少平学得最好,是郭沫若奖获得者,他现在在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当精算师, 挣大钱。我们那时还写过一些小论文,都很简单的,但作为一种训练是很有益处。记的况阳写得最多, 他现在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数学系教授。…其实不再搞数学原因是很多的。在国外,首先得要生存。大学教授的位子就只有那么多,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当然, 数学教授挣钱少是一个原因”。

“那您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还在搞数学呢?”

“因为除了数学,我也不会别的了(笑)。这也是我太太常取笑我的话。我对数学的看法可以概括成这样的四句(第三句也就是陈省身先生常讲的数学好玩):

Math is simple (数学简单);Math is boring (数学枯燥);

Math is fun (数学有趣);Math is rich (数学富有)。

Math is simple 很好理解啊。搞数学不需要什么实验仪器,也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只要一根笔一把椅子就可以了,当然像我现在坐的这么大的椅子就更好了(笑)。我在数学所念书的时候见过陈景润的办公室,只有六平方米,这么小的地方仍然能搞出很好的数学出来。

Math is boring 这个大家都知道。搞数学的人成天和符号打交道,是很枯燥的。如果不是真正喜欢数学,没有牺牲精神,也是很难搞下去的。陈省身先生以前就说过,如果你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想的就是数学,那你就成功一半了。

Math is fun 的确是这样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啊,我有时候做出来一道题,会高兴一个星期,觉得怎么这么巧啊,这么漂亮!要是你们想每天都很高兴就来做数学题吧,做4道题就可以高兴一个月。南开数学所所长张伟平就说:“数学美得无穷尽。”我认识一个人,他的老师是康维(Conway),一个很著名的数学家。康维有一次给他一道题,他还是做出来了,但方法很烦很笨;康维就给了他0分。康维说:“Math is beautiful. What you did is correct but not beautiful. So this is not math.”

Math is rich 怎么理解呢?数学包含的东西是很丰富的,可以说无处不在。浙大光彪教授刘克峰说上帝通过数学创造了世界。我们以前念书的时候就知道马克思写过《数学手稿》,数学里面包涵了很多哲学上的东西。当然rich也可以理解为财富了。现在数学要是搞得很好也是可以给自己带来财富的,在美国华尔街有很多科大数学系毕业的校友, 显然他们的成就得益于他们的数学功底。”

“郜老师觉得现在国内愿意搞基础数学的人多吗?”

“我觉得,现在比以前要多。前段时间我去黄山开全国代数会议,总共来了360,还是390多个人,而且有不少女数学家。一个方向有这么多人研究就已经很多了。”

“现在高考填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的人很多,但有一种说法是,这种情况也是看出国的风向标,学基础学科好出国。您对此怎么看?”

“这种情况也有吧。我们当年成绩好的也基本上去学数理化了。当时流传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不对,应该各个方面都有人来学才对。国外很多人的确不愿意学数学。好的都去学法律,医学,新闻什么的。我觉得在国外,一个班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数学是学得不好的;国外的小孩乘法口诀都不会背的。但是学的好的往往就学得很好,那是真正喜欢数学。

“请问郜教授您现在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可不可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我研究的主要是就是李代数。”

谈到这个话题,郜云老师一下兴奋起来,给我们简要介绍了一下什么是李代数。说着说着,他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学的数学还太少,只能大概了解一下了。

采访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与郜教授挥手告别。相信在将来,科大的同学会越来越多的在校园看到郜云教授身背绿书包,大步朝前走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