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节目——单分子“手术”有望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http://www.cctv.com/news/xwlb/20051214/101906.shtml

(2005年12月14日 19:00)

●● 12月14日晚7:00,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头条位置以《中国科技大学:单分子“手术”有望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为题,专题报道我校单分子基础研究领域获得的重大突破。

从11月25日起,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创新中国》大型栏目,以集中展示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中国科技大学单分子科学研究成果是《创新中国》栏目唯一专题报道的高校基础研究成果。此前,《创新中国》栏目组记者专程来我校进行了深入采访。

【创新中国 2005年度经济专稿】中国科技大学:单分子“手术”有望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上一期《创新中国》介绍了一种高性能炭,比重只有钢铁的四分之一,但能承受3000多度高温。今天我们要介绍中国科技大学在单分子基础研究领域获得的重大突破。

记者现场:现在我们所用的各种各样的笔记本电脑,它的元器件是用半导体材料做的,携带已经很方便了,可是您知道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可以把电脑做得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也可以像手绢一样随意叠起放在衣兜里,可是它的计算能力和存储量却是现在的100倍甚至1000倍。

日前中国科技大学对单分子磁性改变和控制的研究,为这种新型电脑的问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侯建国院士:有了单分子的磁性材料,就有可能在未来制造出单个分子的晶体管和存储器。那么就有可能使我们的计算机和磁存储材料做得更小。存储量比现在的电脑还要强。

找到控制和改变分子磁性的方法一直是中外科学界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也是科学家们热衷的研究课题,长期以来,他们一直期望可以像做手术一样对单个分子进行精确地修饰和改造,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侯建国院士:非常有目的地控制,从而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性能,这就相当于把一个苹果变成梨,使它有不同的味道。

从2002年开始,中国科技大学一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青年创新团队开始进行艰苦的研究,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今年9月,他们用全封闭的超真空显微镜,给比头发丝直径还小一万倍的分子做“手术”,不但使一个没有磁性的分子变成有磁性的,而且还可以控制和改造它。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使我国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纳米科学领域跨入世界前列。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评价说,中国的这项工作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使世界上单分子基础研究迈上了新台阶,它为未来光电器件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