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国际生物技术公司开始在中国安营扎寨,时至今日,在北京的高级写字楼里,你时不时可以在公司铭牌上看见世界排名前十的生物、医药公司中国分公司或办事处的标志。对于那些在九十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的公司,我们常常将他们称作是高瞻远瞩的先行者——如果这么说的话,一家专营生命科学试剂产品的小型美国私人公司,就可以算得上是这些大公司的前辈了。早在1985年,美国普洛麦格(Promega)公司就与中信集团、春都集团合资成立了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门面对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销售各种实验用的试剂产品,而普洛麦格也因此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生物技术公司。
“很多生命科学圈里的人都知道华美的名字。当时,普洛麦格占有这家公司40%的股份,从产品到管理和销售,都给中国合作伙伴带来了很多新鲜的理念和体验,同时也给中国的广大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涛,在掌舵普洛麦格公司中国区8年之久后,从普洛麦格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升级为中国区公司董事总经理。他回忆说,华美公司当时是行业内第一家提供电话订货、上门送货、以及“先用后买”销售模式的公司,给整个行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销售业绩的持续大幅增长也令投资方惊喜不已。“客户打进来电话之后,都因为首先听到一声‘你好’而倍感新奇——你要知道,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国内,几乎没有公司的接线员会这么热情友好。”崔涛微笑着回忆。
1992年普洛麦格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中心合作建立了在华第二个合资企业 ——上海普洛麦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在美国之外的另一个生产基地。到了1995年的时候,随着中国市场的日渐崛起,政策环境的日渐开放,普洛麦格在国际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几乎全部都来到中国争抢市场,其中不乏规模比之大几倍、十几倍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代理商们的光芒不复有过去“谁与争锋”的气派,销售额开始明显下降。经过一年细致的市场分析和调研,1997年,普洛麦格公司决定不再完全依赖合资公司的力量,而是在中国直接开设办事处,加强对公司在华代理商的管理和支持,保持并提高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因此,他们在美国到处物色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就是因为这个机会,曾经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副主任、主持过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而后来又在美国同类公司中工作过三年的崔涛,凭借其在中美两国的工作经验,更凭借其严谨认真的应聘表现,成为这一职位的最合适人选。“工作第一天,我就接到了一本详细的计划书,具体到我回国下飞机之后每周要完成的任务安排。我意识到普洛麦格公司在一年的调研之后,真是要下决心在中国做一番事情了。”
就在崔涛一边紧锣密鼓的招兵买马、一边和代理商争取“双赢局面”的同时,公司在2001年,也就是在15年合资协议到期之时,决定出让自己在华美公司的股份专心经营自己在上海的合资公司和北京的办事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股东对公司经营方向的看法不同。例如,中方决定要做医疗诊断试剂,扩大自己的销售产品线,而我们公司坚持做自己最核心的业务,也就是生命科学研究用的试剂和系统。普洛麦格公司的口号就是 ——为生命而精确设计。既然医疗诊断试剂不是普洛麦格的专长所在,所以我们最后选择了退出。”崔涛说,专注是普洛麦格的经营理念,稳健是普洛麦格的公司风格,所以,作为一家没有上市的私人公司,普洛麦格公司没有选择快速扩张,而是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发展到今天,已在全球拥有10个分公司,800多名员工,目录产品达1,450余种;逐渐成长为生命科学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私人企业。“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就看你认为什么更加重要了。”
回顾自己在中国的这10多年,崔涛的体会是痛并快乐着。“最让我头疼的是两件事情:一是国内信息的透明度差、二是尚无明确的规则可循。这对于习惯于凡事预先周密计划的国外公司来说,是最棘手的。所以,对于国外公司来说,在中国做生意一定要学会变通、学会用各种渠道来获得你想要的信息——有时候,尚且不是获得,而是通过公开的信息资料去做科学的推理和拼接,然后得出相对客观、真实的信息。”崔涛笑着举例说,作为一家将科研机构作为自己主要客户群的美国公司,普洛麦格就特别关心中国政府每年要为生物行业投入多少资金。“公开的信息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用在生命科学之上。而通过我的观察,863项目也大约是这个比例。和我们直接相关的、需要用到试剂的领域,也大约占到整个生命科学投入的三分之一。”
同时,让他感受深刻的是中国生物技术研究水平的迅速提高。“首先是国家的投入不断加大,其次是一些中国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也愿意拿出钱来加入到生命科学领域的研发队伍中来。和国外生物企业一样,他们已经意识到应用研究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崔涛说,5年前,普洛麦格公司在发达国家销售的前十名试剂产品,很少有在中国卖得同样红火的,可是现在,“中国销量的前十名至少有5到6种和全球销量的前十名重合。这就说明,中国现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和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让崔涛骄傲的是,在他加盟普洛麦格之前,中国市场的收入只占公司全部收入的0.6%,但是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1.5%。“在过去的8年中,来自中国的收入增长率是最快的,当然我们的基数也低。很多统计表明,如果中国市场的收入能占一家国际公司全球业务的1%至5%,那么业绩就属于非常不错的了。比如国际知名计算机、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公司,他们在中国做的很好,但是因为价格水平、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这个比例很难超越。不过,普洛麦格中国区在这方面的上升空间还很大。我希望中国区的业绩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赶上日本市场——他们现在占整个公司收入的13%左右。”显然,对于崔涛而言,这是个宏大的计划。
然而计划再宏大,事情也要从脚下做起。根据崔涛的计划,普洛麦格中国区将在2006年经历不小的变革:首先,加强和客户的直接沟通。既然从办事处升格为分公司,崔涛将用更有效的手段在市场和销售方面大展拳脚,让公司的销售业务员更多地和客户见面,介绍产品、了解需求、建立关系,力争在服务方面做到尽可能的完美,以此来抗衡市场中众多的竞争伙伴,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其次,完善代理商架构。“以前普洛麦格有少数几家一级代理商,一级代理商下面又各自有一批二级代理商,代理商的数目一多,公司就难以有效管理,就会出现地区串货、压价竞争等不利于公司整体利益的现象。”因此,崔涛计划2006年是调整代理商制度的过渡性的一年,最终的目标则是建立起单一代理架构,并加强监督,贯彻“一个地域只有一个代理商”的原则,保护代理商的积极性和利益,在给他们足够支持的同时,要求选定的代理商要协助公司执行在该区域的战略。
采访中,崔涛的言行举止都非常坦率随和,他笑称,总经理其实什么都不懂,唯一擅长的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然后,能做的事情就是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据他自己说,他手下的业务人员不一定像别家公司那样咄咄逼人、舌灿莲花,但是却会在客户需要时,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必要时还会和客户一起在实验室做实验;而他自己也会在公司刚刚布置的新仓库里打扫卫生,给那些不会做家务的年轻手下做榜样。这样的老板风格,源于天性,或许也源于他的学者出身和早年的教学生涯,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体现着普洛麦格公司务实稳健的公司文化。
■■ 2009年10月,普洛麦格(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涛(752校友)通过新创基金会捐赠资助中国科技大学“爱心奖学金”。定向资助中国科大部分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学年获得3000元资助。如果经济情况无改善,“爱心奖学金”的资助将持续到毕业为止。(右图为752校友崔涛、吴茂英夫妇)
普洛麦格公司是生命科学领域创新性解决方案全球领先的公司,总部在美国麦迪逊,其生物试剂在生命科学与制药领域应用广泛。普洛麦格一直关注支持中国科大教育事业,曾在2008年捐赠资助中国科大生命学院,用于贝时璋铜像等项目。校友总会会长侯建国校长致信崔涛校友表示感谢。侯建国校长在感谢信中表示,中国科大“珍视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并赞扬普洛麦格对中国科大教育事业的支持,“体现了贵公司一以贯之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崇高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