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人文-兴业讲坛”之李伯谦、白云翔先生报告会成功举办


2010年9月21日晚7点, “魅力人文——兴业讲坛”之李伯谦、白云翔先生报告会在东活五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报告会由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金正耀教授主持,参加报告会的有日本和韩国友人,人文学院的部分老师以及对此报告感兴趣的同学。

首先由人文学院分党委书记潘正祥致辞,欢迎两位教授的到来。

接下来由李伯谦教授开始他的报告——“从‘断代’到‘探源’”,“断代”是指夏商周断代工程,“探源”是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以来国家启动实施的重大科研课题,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多学科联合改关技术路线指引下,取得重大成果和进展。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李伯谦教授向大家讲解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初起因,及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取得成果,断代工程提出的夏商周年表,使中国的夏商周有了明确年代,断代工程的研究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自2000年至2015年,将在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探讨中国古代文明化进程,回答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地点、模式、原因、特点及其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通过从断代到探源取得的成果使大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进程有了新的认识:中国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东亚大陆上自然发生的一个连续的不曾间断的过程;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中国文明有自己特有的特点。

 白云翔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走向世界的汉王朝与汉文化”,白云翔教授根据中国境外发现的汉朝文物及其考古学解读,初步描绘了汉王朝和汉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图景。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两汉时期,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开拓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伟大时代。汉王朝与汉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是多样的,汉王朝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汉文化的扩展,对世界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亚西亚和南欧,汉文化被当地所吸收;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改变了当地的历史进程;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南半岛东北部,社会政治实现了从早期国家到郡县制的历史性跨越;在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列岛,对于当地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社会的转折产生了“刺激、催化和加速的作用”。汉王朝与汉文化走向世界的基础,在于汉王朝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强盛,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高度发达,以及人们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追求和胸怀。

李伯谦教授从宏观上给大家讲解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的过程,白云翔教授通过汉王朝的实例,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影响。二者一宏一微,一虚一实的讲解,将中国古代史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最后两位教授针对同学的提问做出精彩的回答,因为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同学没机会提问,会后依然有许多同学围在两位教授身边提问交流。通过这次的报告会,同学们认为对待历史应该做到客观的认识与评价。(人文学院、教育基金会)